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身長9米

生物

導讀 藝術構想圖:一群“華麗羽暴龍”和兩只較小的北漂龍。 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校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 ...

藝術構想圖:一群“華麗羽暴龍”和兩只較小的北漂龍。

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校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家柯文-沙利文(Corwin Sullivan)是此項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他表示,“這些體形較小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大個子親戚身上究竟是否長有羽毛,一直是個問題,未有明確答案,因為我們沒有相關的數據,此類軟組織能夠保存下來相當罕見。”

在此次研究中發現的三具恐龍化石為古生物學家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化石證明巨型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也長有羽毛。不過,這些羽毛只是簡單的細絲,更像是現代剛剛孵化出的雛鳥身上的絨毛,與成年鳥類的硬質羽毛完全不同。

這三只新型恐龍包括一只成年恐龍和兩只幼年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也被命名為“華麗羽暴龍(Yutyrannus huali)”,意思是“美麗的有羽毛暴龍”。科學家們的發現成果發表於本周《自然》雜志之上。

公共汽車大小的“雛鳥”

這三只“華麗羽暴龍”化石的標本大約形成於1.25億年前,發現於中國北部遼寧省境內一個采石場的白堊紀岩層中。此前在該地區還發現了其他著名的有羽恐龍。研究人員估計,成年“華麗羽暴龍”身長約9米,重約1.5噸。根據這一數據,“華麗羽暴龍”體重僅僅相當於暴龍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但是它們卻比此前已知的最大有羽恐龍要重大約40倍。

科學家們此次發現的恐龍羽毛長約15到20釐米,完好地保存於三只“華麗羽暴龍”不同部位化石的碎片中。因此,科學家們推測,“華麗羽暴龍”的整個身體都可能覆蓋著一層羽毛。沙利文介紹說,考慮到“華麗羽暴龍”的體形以及羽毛的形態,可以排除“華麗羽暴龍”飛行的可能性。這種覆蓋全身的羽毛可能有助於“華麗羽暴龍”保持體溫。美國馬裡蘭大學古生物學家湯姆-霍爾茲表示,“這是我們在化石中發現的最簡單的一種羽毛形態,它們通常出現於一些體形較小的動物身上,主要用於保暖。”

“華麗羽暴龍”羽毛的作用

“華麗羽暴龍”需要通過羽毛來隔熱保暖,確實令人驚訝,因為大型動物通常很容易保持熱量。此外,“華麗羽暴龍”生活於白堊紀早期中間階段,當時全球氣溫被認為比暴龍生存的白堊紀晚期要涼爽得多。沙利文解釋說,“也許在白堊紀晚期與華麗羽暴龍體形相當的恐龍不再需要羽毛。”

不過,霍爾茲認為,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的暴龍及其近親本不應該局限於溫暖的生存環境。“暴龍生存的環境範圍很廣,沒有理由認為它們不可能生存於北極圈內。在北美地區,從南到北都出現過這些動物。因此,它們身上長有羽毛用於保暖也很容易理解。”霍爾茲還以現代的老虎舉例說明。“從西伯利亞森林到東南亞叢林中,都有老虎的存在。西伯利亞虎的皮毛確實比較厚,但是南方的老虎也同樣有皮毛。”

科學家認為,“華麗羽暴龍”的羽毛除了有保持成年動物體溫的功能外,應該還有其他作用。比如,恐龍可以利用自己的羽毛保持恐龍蛋的溫度,以利於孵卵的成功率。此外,羽毛還可以用於性展示或偽裝。霍爾茲表示,“這些說法並非是互斥的。”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檢測羽毛中可能仍然存在的色素體,從而得出“華麗羽暴龍”的顏色及外觀。這項技術近來已經成功地應用於其他有羽恐龍的顏色檢測實驗中。霍爾茲表示,“我們也許最終可以知道這種恐龍的外觀,至少是顏色。”

暴龍是否也擁有濃密的羽毛?

這項最新發現表示,暴龍長有羽毛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科學家們推測,幼年暴龍可能長有羽毛,因為它們的體形很小,需要羽毛來保持體溫。但是,可能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暴龍身上的羽毛也逐漸消失。

霍爾茲表示,“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一種全身大部分區域都長滿了羽毛的恐龍。這也大大增加了體形六倍於華麗羽暴龍的暴龍身體大部分長有羽毛的可能性。不過,即使是在長有羽毛的幼年期,暴龍仍然非常可怕。在羽毛的下面,仍然可能是同樣巨大的利齒、強勁的爪子和足球大小的眼睛。”(彬彬)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