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講述萬米深潛:液壓油泄漏提前上浮

人文地理

導讀 上浮後,卡梅隆從自己的圓形座艙內探出身子來 卡梅隆乘坐的深潛器完成深潛後被吊起 3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26日,美國導演兼探險家詹姆斯·卡梅隆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對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的考察之旅,結束考察之後它只花了70分鐘便從將近11公裡深的洋底上浮至海面,時間是26日上午10點左右。 此次卡梅隆導演挑戰的是位於關島西南方向的馬裡亞 ...

上浮後,卡梅隆從自己的圓形座艙內探出身子來

卡梅隆乘坐的深潛器完成深潛後被吊起

3月2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26日,美國導演兼探險家詹姆斯·卡梅隆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對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的考察之旅,結束考察之後它只花了70分鐘便從將近11公裡深的洋底上浮至海面,時間是26日上午10點左右。

此次卡梅隆導演挑戰的是位於關島西南方向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挑戰者海淵,這裡的海水深度超過將近7英裡(約合11公裡)。他在此進行的單人駕駛深潛器下潛探險行動是前無古人的。

當卡梅隆安全回到海面上等候他的“藍寶石美人魚”號考察船上之後,他從自己的圓形座艙內探出身子來,首先伸出兩根大拇指表示開心,隨後便開始向記者描述起他的所見所聞。他說:“那裡非常荒涼,就像是在月球表面。”至於生命,他是這樣說的:“我沒有看到魚,除了水中一些游動的片腳類動物之外,我沒有看到任何看起來像是有生命的東西。”他說:“我不認為自己所在的地點是可以獲取任何有趣的地質學或生物學樣本的地方。”

或許是由於液壓油的泄漏,讓卡梅隆最終決定在大約3小時之後提前結束他的考察任務並開始返回海面。根據之前制定的計劃,他可以在洋底挑戰者海淵底部進行最長6小時的停留考察。卡梅隆說:“我發現深潛器有很多液壓油泄漏。整個深潛器都被油污覆蓋了。”

卡梅隆原本計劃用深潛器攜帶的機械臂抓取一些動物和岩石樣本,但是由於此次泄漏事件,他說:“我沒能抓取任何東西,那一刻我感到很沮喪。”最終他說:“我損失了好幾個推進器,我的整個右側推進器都失效了。這時我便決定提前上浮了。我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我的動力出了問題,我當時只能原地轉圈。”

而在那之前,由於深潛器上的聲納探測系統出現故障,原計劃釋放一艘搭載用於引誘海底生物前來的無人“著陸器”的計劃也被迫放棄。按照原定計劃,這一搭載著誘餌的無人“著陸器”應當趕在卡梅隆的深潛器抵達海底之前數小時便先行抵達並使用餌料引誘附近的生物前來覓食以便進行觀測。

“深海挑戰者”項目首席科學家,來自美國加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道格·巴特萊特(Doug Bartlett)解釋說,但是由於聲納系統故障,要想找到先前下潛的著陸器將會變得困難重重。這一項目是《國家地理》與勞力士公司共同贊助進行的。

在釋放無人著陸器之前,巴特萊特說:“我們認為如果沒有聲納系統的協助,他將無法找到先前我們釋放的誘餌器。並且卡梅隆在水下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去搜尋,因此總的來說,不值得就為這個而毀掉我們的無人誘餌著陸器。”

卡梅隆作為一名著名導演,其作品家喻戶曉,包括《泰坦尼克號》,《阿凡達》和《深淵》等等。在經歷這一系列的不順利之後,這位導演本人依舊對自己的探險計劃保持樂觀。他說:“下一次下潛,我們應當為下一次下潛准備些什麼。”

就在上周,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巴特萊特已經強調說,這次下潛將僅僅是一個開始,它將最終改變我們對於海洋科學的看法。他說:“我絕對認為我們正在目睹的是一個大項目的開端,而不僅僅是一次考察。”

終極考驗

1960年,美國海軍退役軍官唐·沃爾什(Don Walsh)和瑞士工程師雅各布·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共同乘坐深潛器“的裡雅斯特”號首次成功下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海淵的底部。沃爾什說當他聽說卡梅隆已經安全抵達挑戰者海淵底部時,他感到非常高興。

他在和考察船“藍寶石美人魚”號的通話中表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來歡迎他加入這個俱樂部。”當卡梅隆爬出深潛器的艙門時,沃爾什是最早一批前來向他表示祝賀的人之一。卡梅隆告訴沃爾什說“挑戰者海淵現在的樣子和你們當年前去的時候差別不大。”他說:“當我逐漸下潛時,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跟您和雅各布之間的那種歸屬感。想一想吧,這是一趟多麼漫長的旅程。這太瘋狂了。”

卡梅隆表示,在下潛或上浮時,這台深潛器都采用了“直上直下”的方式。他說他從海底迅速躥升,快到感覺一切都在晃動。考察隊的醫師喬·麥克林內斯(Joe MacInnis)稱贊卡梅隆今天成功的下潛是“對人和機器能力的終極考驗”。

不知疲倦

作為一名今年已經57歲的探險家,當卡梅隆從他寬度僅有43英寸(約合1.09米)的狹窄座艙內起身走出時,一隊醫療小組已經在一旁待命。

麥克林內斯告訴《國家地理》,如果從前幾次測試下潛,包括一次下潛至水下8000米深處的測試中的表現來看的話,卡梅隆的身體方面應當是不會存在什麼問題。盡管他在水下的數小時內都無法打開他的機械臂。

他說:“在那麼擠的空間裡坐了那麼久,詹姆斯應該會感覺到有一些僵硬和酸痛,但是對於他這個年紀來說,詹姆斯的身體真的很棒,因此我認為他不存在任何問題。麥克林內斯已經在卡梅隆身邊為他服務多年。

除此之外,深潛器的駕駛艙裡還有一個手柄,卡梅隆在下潛過程中隨時可以轉動這個手柄讓自己可以暫時伸展一下身體。他說:“一般而言,只要稍稍挪動一下身子,你就能再堅持上幾個小時。”

而根據美國宇航局約翰遜空間中心的宇航員心理學家沃爾特·塞皮斯(Walter Sipes)的觀點,由於卡梅隆為這次下潛准備充分,心理上來說他也應當狀態良好,

他說:“他在此之前有過相關經驗,不僅是在模擬器中,而且也經歷過訓練性的實際下潛操作。他是一位冒險家,我完全想不出他們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並且如果卡梅隆決定進行更多次數的下潛——正如他的隊員們認為的那樣——那麼他的精力也將足夠,不會因此感到疲倦。他說:“當你開始感覺到疲倦時,你就會開始犯錯。而由於他是獨自駕駛深潛器下潛,他是絕對不能出錯的。任何錯誤都將會是致命的。”

不過即便卡梅隆還想安排更多的下潛,最快也將要等上數個星期了,因為接下來他最為緊迫的任務將是從太平洋中部的廣袤大海上飛往英國倫敦,並於周三在那裡出席他的3D版《泰坦尼克號》影片的首映禮。

卡梅隆:現實世界中的阿凡達

此次人類時隔半個世紀重返馬裡亞納海溝,可能將代表著人類深海考察行動的重新復蘇。。

無人駕駛深潛器同樣可以下潛到這樣的深度,並且其耗資要小得多 。那麼為何還非要進行載人深潛呢?考察隊成員帕特裡克·菲爾(Patricia Fryer) 說:“重要的是,要讓人類的智慧身臨其境。讓你可以真切的四處張望,觀察這個環境中各種生命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的行為。關掉所有的燈光,就靜靜地坐在那裡觀察而不去驚擾到動物們,這樣它們才會表現出正常的行為。”他說:“所有這些,自動駕駛無人深潛器做不到。”菲爾本人供職於美國夏威夷的地球物理和行星學研究所。

在2009年時,一台自動深潛器“Nereus”曾經下潛至挑戰者海淵進行過考察,當時來自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安迪·勃文(Andy Bowen)是這一項目的項目經理和首席研制人員。他說載人深潛還有另外一項機器人深潛所無法比擬的作用,那就是啟發公眾對於此類考察和探險活動的想像力。他說:“很難賦予一台機器以全面的人格,以便抓住公眾的想像力,和一個真正的人是無法相比的。”

而同樣來自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麗薩·列文(Lisa Levin)則表示此次“深海挑戰者”項目的實施將有望喚起下一代的人們對於海洋科學的興趣,這一點和卡梅隆可能會在洋底發現的新的生物物種同樣重要。

列文本人同樣參與了卡梅隆的此次考察計劃,但是並沒有隨船出海。她說:“我認為卡梅隆正在做著數十年前雅克·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曾經為海洋所做過的事情。”列文指出:“隨著深海研究經費遭到大幅削減,科學家們需要得到民眾的支持以便爭取到更多的經費來繼續他們的研究工作。”

或許是想到了卡梅隆這位現實生活中的老友的力作,隨船醫師麥克林內斯稱卡梅隆為“現實世界中的阿凡達”。他說:“他代表我們這顆星球上每一個人潛入深海,我們有70億人無法親自前往,而他可以做到。顯然他意識到了這一點。”(晨風)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