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名人故居掛上“身份牌” 包括小黃樓等

文化

導讀 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近日福州三坊七巷不少名人故居掛上了牌匾或對聯,增添了名人故居的雅趣和人文氣息。 謝家祠掛起“狀元府第”匾 21日傍晚,記者在吉庇路謝家祠看到,大門口掛起了“狀元第”的牌匾,門牌也變成了“吉庇路60號狀元府”。細瞧“狀元第”牌匾,上款為“欽點”,下款是“大宋皇佑癸已科 賜 進士及第鄭性之立”。牌匾周圍還雕刻了梅花、鴛鴦等 ...

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近日福州三坊七巷不少名人故居掛上了牌匾或對聯,增添了名人故居的雅趣和人文氣息。

謝家祠掛起“狀元府第”匾

21日傍晚,記者在吉庇路謝家祠看到,大門口掛起了“狀元第”的牌匾,門牌也變成了“吉庇路60號狀元府”。細瞧“狀元第”牌匾,上款為“欽點”,下款是“大宋皇佑癸已科 賜 進士及第鄭性之立”。牌匾周圍還雕刻了梅花、鴛鴦等吉祥圖案。在謝家祠第一進大廳門口,還掛著一個“耆德魁輔”的牌匾。

謝家祠怎麼掛起了宋代丞相鄭性之的“狀元第”牌子呢?

據史料記載,宋代吉庇巷出了丞相鄭性之,他於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中狀元,在朝為官30年,嘉熙元年(1237年)辭官,居吉庇巷18年。

吉庇巷俗稱“急避巷”,其來歷是鄭性之未發跡時,受人欺辱,衣錦還鄉後,當年橫行街市的惡少怕衝撞他而急避,因此有了“急避巷”的名,明代以諧音改巷名為“吉庇巷”。據《侯官縣鄉土志》載,鄭性之致仕後修繕了馬尾閩安鎮迥龍橋,做了不少好事,人們為紀念他,在吉庇巷修了“耆德魁輔坊”。

記者從三坊七巷文史研究部獲悉,鄭性之故居在吉庇路口,現已不存在。謝家祠在清末影響大,又是吉庇路上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為了增加人氣,就將謝家祠定為鄭性之的狀元府第,采用舊木料,請仙游古典家具工匠參照古代狀元牌匾的規制,做舊仿制了這一牌匾。

嚴復故居對聯換新

除了謝家祠,三坊七巷管委會文史研究部還在黃巷的小黃樓、郭伯蔭故居,宮巷林聰彝故居,郎官巷嚴復故居,文儒坊蒙學堂、陳承裘故居等7處景點,仿舊制作了10多面(副)牌匾、對聯、門封,於近日“上崗”。

21日傍晚,記者在嚴復故居看到,故居正廳原先的牌匾“讀聖賢書 行仁義事”被撤掉,換上嚴復的名句、行書八言聯——“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聖人起不易吾言”。

在嚴復故居正廳廂房兩旁柱聯,還掛上了嚴復的另一副行書八言聯——“團扇初開長眉始畫,落花入領微風動裾”。

林聰彝故居掛“高風亮節”牌

宮巷清代署浙江按察使、林則徐次子林聰彝的故居,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明末唐王朱肇建在福州稱帝時的大理寺衙門,為明清時期福州最大豪宅之一。現在故居門頭房上新掛了林則徐手跡牌匾“高風亮節”。該故居一進正廳掛上了林則徐楷書八言聯“在福則衝為善最樂,用智若水養心如珠”;在故居二進東廳,掛有林則徐女婿沈葆楨行書八言聯“摹秦篆數行作異寶,讀楚騷百篇聞幽香”。

據介紹,“高風亮節”是道光20年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時為勉勵貢生朱昌元所寫。那為什麼掛在林聰彝故居呢?管委會文史研究部解釋說,林聰彝為官有方,官風好,在他的故居掛上“高風亮節”的牌匾,也對頭。

“蒙學堂”牌匾由林森“題寫”

位於文儒坊36號盧家祠的蒙學堂,是近代民主革命者、報業先驅林白水等人於1899年創辦的,為辛亥革命輸送了包括林覺民、林文、方聲洞等黃花崗起義“福州十傑”在內的一批革命志士。

蒙學堂於去年修復,現在這裡掛上“蒙學堂”的牌匾,采用的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集字。為什麼要用林森的集字來寫牌匾?“1903年,林森在上海組織‘旅滬福建學生會’,同盟會成立後,林森和學生會會員全部加入。林文、林覺民、方聲洞等閩籍旅日學生都是該學生會會員。因此,林森辦福建學生會與蒙學堂辦新式教育不謀而合。用林森的集字,制成‘蒙學堂’牌篇,比用現在的書法家題字要好。”三坊七巷文史研究部負責人翁紀陽說。

小黃樓牌匾是梁章鉅好友作品

黃巷的小黃樓,明代崇文閣校書郎黃璞曾在此居住,現存建築是清道光年間由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楹聯大家梁章鉅修葺,占地3300平方米。現在,小黃樓的門頭房上,也掛起了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的隸書“較文講藝之齋”的牌匾。

渠章鉅擅長考訂史料,他的好友伊秉綬曾給他的書齋題寫齋號“較文講義之齋”,管委會根據這一現存他處的書法真跡做成牌匾。在黃樓東落花廳,還展示了梁章鉅的行書五言聯“詩敲梅下月,醉臥柳邊風”。

郭柏蔭故居掛“五子登科”牌匾

此外,黃巷郭柏蔭故居門頭房也掛上了“五子登科”牌匾。郭伯蔭是清道光12年進士,累官至廣西和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其父郭階三生五子,皆登科第,民間有郭家“五子登科”的說法。

“五子登科”牌匾的字仿鹹豐皇帝的字題寫,體現郭家家族文化和科舉世家身份。郭柏蔭故居一進正廳有郭柏蔭行書八言聯“入瓊林玉樹中皆寶,有仁心慈德者為祥”;二進正廳有林則徐行書八言聯“常惺惺法近理著己,活潑潑地吃緊為人”;一進花廳有當代名作家馮驥才題寫的“天開園”匾。

在文儒坊陳承裘故居屏風處,恢復一個漂亮的“門封”,上面記載了科舉世家“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的陳家子嗣及其官職,這些是根據在該院落住過的老人回憶及資料整理的。

據悉,去年,管委會已在劉家大院等名人故居制作了一二十面牌匾和對聯,此次為第二批,今後名人院落有新展館開放,管委會還會制作相關名人牌匾和對聯。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