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誕辰百年的昆明記憶:更像親切的老友

文化

導讀 2月15日,聶耳誕辰100周年之際,上萬昆明市民相聚在聶耳故居旁一起唱響《義勇軍進行曲》,並參觀聶耳故居,紀念聶耳誕辰100周年。圖為萬人齊唱國歌。中新社發 任東 攝 中新社昆明2月17日電 題:聶耳誕辰百年的昆明記憶 中新社記者 顧一航 百年之前,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出生在昆明。而百年之後的昆明,也似乎因為紀念他的誕辰而有了濃郁的音樂氣息。聶耳誕辰百年之 ...

2月15日,聶耳誕辰100周年之際,上萬昆明市民相聚在聶耳故居旁一起唱響《義勇軍進行曲》,並參觀聶耳故居,紀念聶耳誕辰100周年。圖為萬人齊唱國歌。中新社發 任東 攝

中新社昆明2月17日電 題:聶耳誕辰百年的昆明記憶

中新社記者 顧一航

百年之前,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出生在昆明。而百年之後的昆明,也似乎因為紀念他的誕辰而有了濃郁的音樂氣息。聶耳誕辰百年之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慕名踏訪而至,尋找聶耳的“昆明記憶”。

2月16日,在昆明市區鬧中取靜的“聶耳故居”裡,平日門可羅雀的小院熱鬧了起來。這間100年前還是名叫“成春堂”的小藥鋪,聶耳便是出生、成長於此。直到1930年,他遠赴重洋並開啟了一個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在聶耳短短23年的生命裡,與昆明就有著18年的共同回憶。

或許是因為出生在西方情人節這麼浪漫的日子,聶耳的血液裡有著與生俱來的音樂細胞,也因此更名為“耳”。“叔叔從小就愛音樂,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都是他自學的”,經常回到昆明看看的聶耳侄女聶麗華告訴記者。

少年時期的聶耳在昆明汲取了大量的音樂養分,也直接影響到他後來的音樂創作。上世紀20年代的昆明,花燈、滇劇、洞經樂班演出十分盛行,當時比較有名的演出場所“群舞台”、“雲仙茶園”、翠湖“三豐庵”、以及“彩排茶室”等,都曾留下了聶耳的足跡。

聶耳代表作之一《翠湖春曉》,便是根據昆明洞經音樂改編而成的民族管弦樂曲。而今漫步翠湖,當年的洞經樂班已難尋,倒是許多民間藝人團體自尋一角便吹拉彈唱起來,依依呀呀的樂聲飄蕩在公園上空。

在與聶麗華的交談中,她提到最多的便是聶耳的“幽默”、“熱情”。聶麗華說,“他在家裡很活潑,唱歌、模仿都很逗趣,時常有些幽默的舉動,惹得家人捧腹。在學校演話劇,他也經常男扮女裝,受到同學誇贊。”

聶耳侄孫青山如今也是一位饒有名氣的音樂人。近幾日,也跟隨母親聶麗華來到昆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青山的言語中不時透露著對聶耳音樂的崇拜,“聶耳心中有充盈的感情,他愛世界、愛生活,而家鄉孕育了他的愛,是他情感的源泉。”

18歲,聶耳離開雲南去到上海,開始步入了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階段。雖然從此他再也沒能踏上重返故鄉的歸途,但與昆明的回憶、昆明帶給他對音樂的感知與才華,伴隨了他的一生。

在聶耳故居,記者還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游客貝特西·科恩。她告訴記者,“聶耳音樂很美,所以想看看給他靈感的這片土地。”科恩在聶耳故居裡細細地看著他的書、他的信、他的琴,似乎正在感受百年前飄過聶耳耳畔的那曲花燈小調。

而對昆明人來說,比起愛國主義音樂家,聶耳更像親切的老友。坐落在翠湖公園的聶耳塑像從八十年代起,便成了昆明人閑游、散步的好去處。

初春的昆明十分溫暖。午後,許多市民都來到聶耳音樂廣場散步。一旁的小男孩指著廣場上的塑像問“他是誰”,爺爺回答道,“他是人民音樂家——聶耳。”(完)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