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層沒有主室,沒有次臥,所有房間都差不多大。這樣的大屋,一般民用住宅不會建成這樣的格局。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一個用來招待有著一定業務往來的客商的‘內部會所’。 ”“一層有35根木柱,中間互相隔開後,就成了一個個小包廂,客人可以在包廂裡喝酒、賭博、談生意,俗稱‘打茶圍’”
孔城老街發現了一座“青樓”?近日,記者從我省著名歷史學博士翁飛口中得知,他在研究孔城老街歷史時,無意中在老街的一處舊址上發現了一座建於清晚時的“青樓”。
“李鴻章錢莊” 一座深藏秘密的城堡
據翁飛介紹,這座“青樓”原是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在老街上開設的錢莊的一部分,因為根據李鴻章死後一份《分家合同》顯示:桐城縣房產4處和當時省城安慶房產14處,都是作為李鴻章結發妻子周氏(桐城周潭人)祠堂的開銷,由李經方經管,其中包括孔城這一處房產,李經方1892年由於嗣母趙小蓮病故,從駐日公使任上回鄉“丁憂”(亦即守孝)期間,把孔城的房產改建為錢莊,作為他在蕪湖、安慶、合肥三處錢莊的一個中轉站,由於其父的名氣大,所以當地百姓通俗的稱呼就叫“李鴻章錢莊”,李氏家族衰敗之後,錢莊幾經易手,後被當地一位開煙廠的鄭姓大戶買下,改名為鄭家大屋。
在翁飛的指點下,記者驅車趕到了桐城市孔城老街。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部分破壞,但不久即恢復,現有的老街即是當時保存下來的。 “李鴻章錢莊”坐落在離孔城老街100多米的空地上,遠遠望去,端方四正,四周全是高牆圍築,像是一座深藏秘密的城堡。在面向孔城老街的這面,開有一扇寬一米五左右的門,門前長滿荒草堆滿亂石。李鴻章在孔城的這處房產,占地非常大,共分為七進,臨街兩進是店鋪,中間兩進應為辦公及店員日常起居之用,現已不復存在。
進到大屋裡,是完全另一個世界,即使現在看來,大屋裡的建造也是很豪華的。大屋裡面共分三進,兩個天井一大一小,大天井裡至少能同時擺下30張桌子。兩個天井中間,是一個100多平方米的過渡區域,被五排共計35根木柱分隔開,木柱下方是方磚石柱礅,上方則與帶木圍欄的閣樓相連。
“內部會所” 隱秘錢莊後的“青樓”
據翁飛考證和推測,此處大屋應該就是錢莊對內部客商開放的一個“內部會館”,同時也兼帶了一些“青樓”的性質。 “這座‘青樓’確是隱藏在錢莊的後面,是與整個錢莊一體的。從布局上看,整個錢莊分為三部分,最前面迎街的是錢莊的門面,中間是一座幽靜的後花園,穿過後花園,就是這間大屋。大屋分為上下兩層,一樓圍繞四周,立了35根木柱;二樓有幾十個房間。 ”
但為什麼又兼帶了一些“青樓”的性質呢?翁飛表示,他在孔城老街的“李鴻章錢莊”實地考察時,發現在這座大屋的左邊有一個廚房建築,裡面還有殘留的灶台;右邊的圍牆處開了一扇小門,小門打開後,有一條小路直通前門大街。 “把這扇小門關起來,這間大屋就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空間,極大地保護了大屋的隱蔽性。清朝後期對賭博和逛青樓等行為官府是嚴格控制的,如果一旦有事,客商就可打開小門,從這條小路直接離開。另外,從地理上說,孔城這個相對獨立的地方,離當時相對繁華的樅陽和三河都還有一段路程,如果客商在下午來到錢莊,晚上必定需在此留宿,否則在天黑之前是趕不到樅陽和三河的。 ”
不過,它主要用於招待“關系戶”,而不是對外公開開放,所以具有較強的私密性。後來這間大屋盤給一家鄭姓商人,大屋改作它用而逐漸蕭條下來。(陸慧敏 祁海群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