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家族墓女性墓主身高一米六 愛吃鳥翅

考古

導讀 “西漢貴婦”棺槨遺存發掘現常 倒扣銅盆下保留下來的帶有精美圖案的絲織物。 西漢大司馬張安世家族墓園內唯一未被盜的M1號墓發掘,被專家評價為“千年等一回”。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發掘進展:初步推測墓主人為女性。 時間流逝,如今“她”的花容月貌雖不可見,但是生活狀態依稀可見:左手帶5個玉飾,喜歡吃鳥翅,一個倒扣銅盆還意外地保留了“她”� ...

“西漢貴婦”棺槨遺存發掘現常

倒扣銅盆下保留下來的帶有精美圖案的絲織物。

西漢大司馬張安世家族墓園內唯一未被盜的M1號墓發掘,被專家評價為“千年等一回”。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發掘進展:初步推測墓主人為女性。

時間流逝,如今“她”的花容月貌雖不可見,但是生活狀態依稀可見:左手帶5個玉飾,喜歡吃鳥翅,一個倒扣銅盆還意外地保留了“她”那精美絲綢衣裳的一角。

墓主人身份之謎即將揭開——

初步鑒定為女性 將進行DNA測定

作為這座整個墓園中唯一未被盜的墓,M1號墓保存完好。之前在它的耳室和主墓室陸續發現了3件漆盤、20件漆耳杯,20余件金銀扣漆器,1件中型彩繪漆器,1件銅座漆器等隨葬品。

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工地現場負責人丁岩告訴記者,當墓主人棺槨打開時,一層紅黑圖案漂亮紋樣的彩繪漆皮躍然眼前,驗證了西漢貴族等級的推斷。目前,這層占據棺蓋四分之三面積的漆皮已經被提齲根據推測,M1號墓可能是張安世兒媳的墓。

因為墓主人的骨架大部分都已經腐朽,只有右半身肢骨和一些椎骨保存下來,初步判斷人體高為1.6米。為了印證“兒媳”的性別身份,將用科學的骨DNA檢測來判斷。

陪葬物品見證貴族生活——

手戴玉飾 愛吃鳥翅

墓中的一系列發現,也在生動地還原著這位“西漢貴婦”的生活。

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墓主人左手手腕曾經佩戴的一個”手鏈”,上有5個玉飾組成,包括2件玉虎、1件玉鳥、1件玉珠及1件三角形墜飾,皆為指頭蛋大校這位“西漢貴婦”生前非常愛吃一種鳥翅,因為在墓室前端,發現了20個漆耳杯,裡面有很多小鳥的翅骨,這說明生前生活水平很高。

一個意外保存下兩千年前的美麗——

倒扣銅盆下 露出西漢“絲綢”一角

除了玉飾手鏈,這次發掘棺槨內放置的隨葬物品,還包括3件小銅盆,2件彩繪漆器,數十枚五珠錢,數十枚剪輪錢和1件金指環。其中一個銅盆意外扣下的衣裳一角,讓考古人員非常欣喜。

原本墓主人衣裳已經全部腐朽,但就在墓室東部一個倒扣在衣服上的銅盆,蓋住了衣裳一角,避開了時空侵蝕,保留下痕跡,其余部分已經朽化。初步判定應為絲綢類。“這個真的是意外,也非常重要。”丁岩告訴記者,留下來圓形部分的織物上有花紋,可見卷雲紋圖案,並保留了部分色彩,有紅色的痕跡。

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部部長趙西晨告訴記者,由於衣裳是多層疊加被扣住,目前已經灰化,所以暫時無法一層層提齲加之考古理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要從單件文物上獲取更多的信息,所以可能下一步將和國內相關機構聯系,按照分析角度取樣,研究織物的加工流程、材質等,有望恢復傳統工藝。

留下太多驚喜——

西漢蘆葦制盛器 北方首次發現

在4月份打開M1墓耳室時,11組“竹笥”曾一度引起轟動,當時認為是古代一種竹制盛器,圓形稱為“竹簞”,方形稱為“竹笥”,因為很難保存,所以非常珍貴。昨日記者獲悉,在經過兩家國家級單位背對背檢測後,證實材質不是竹子,而是蘆葦編制的盛器。蘆葦這種有機材質在西漢可能使用的很多,但是在北方氣候條件下難以保存下來。

記者獲悉,目前這些編制容器恢復狀態良好,4月份發現的時候已經灰化,一口氣就能吹散。但是隨著加固的進行,目前編制容器已經變得有彈性,達到了提取的要求。是否提取,要看下一步張安世家族墓園的規劃,如果要蓋博物館那就就地保護,可能將作為一處文物景觀展示給市民。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