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河墓地為神秘籠罩 男根女陰像征生殖崇拜

歷史

導讀 沙漠中的小河墓地,上百根巨大的木柱是它最顯著的標志。(資料圖片) 2004年11月3日,《光明日報》獨家發表了通訊《小河墓地的迷霧漸漸散去》,引起了很大反響。文章中描寫了考古工作者對小河墓地許多未解之謎的猜測和推斷。7年過去了,當記者再次走進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采訪研究員李文瑛時,她透露出一些小河墓地最新的研究成果。 從1934年被貝格曼無意� ...

沙漠中的小河墓地,上百根巨大的木柱是它最顯著的標志。(資料圖片)

2004年11月3日,《光明日報》獨家發表了通訊《小河墓地的迷霧漸漸散去》,引起了很大反響。文章中描寫了考古工作者對小河墓地許多未解之謎的猜測和推斷。7年過去了,當記者再次走進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采訪研究員李文瑛時,她透露出一些小河墓地最新的研究成果。

從1934年被貝格曼無意間發現開始,新疆小河墓地就引起了世界廣泛關注。但此後的幾十年間再沒有人接近過它。深藏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的小河墓地始終被神秘所籠罩。

2007年到2011年,一個由考古、環境、植物、動物、體質人類學、分子生物學、冶金學等中外多學科研究人員參加的綜合研究項目圍繞小河墓地展開研究。多學科的合作增進了相關學科的了解和滲透,開拓了新疆考古學研究過去涉及不多或從未曾涉及的領域。

從現在的結果看,小河墓地多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遺傳學說清了小河人“老祖母”之謎,年代學講清了小河墓地科學斷代,考古學探討了小河墓地文化現像,遺傳學探索了小河墓地裡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動植物遺傳學看清了小河墓地裡的人給羅布泊大地帶來了什麼,環境學分析了小河墓地裡的人為何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家園。

小河墓地是個什麼場所?

新疆羅布泊沙漠連綿而平緩的沙海中,一個小沙包突兀而起,沙包上密集直立著如同死胡楊般的木杆。這就是西域探險史中最神秘的古墓——小河墓地,這裡擁有著世界上獨特的、至今未解的墓葬形式。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首次發現了這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並將其記錄在《新疆考古記》和《考古探險手記》中。科考學者們通過貝格曼當時繪制的地圖,不斷修正並確定小河的經緯度,終於在66年後,在茫茫羅布沙漠中再次尋覓到“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整體由數層上下疊壓的墓葬及其他遺存構成,外觀為一個橢圓形沙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發掘前,沙山表面矗立著各類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間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完好的大體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柵牆。

在墓地裡,男根女陰立木下部插著蘆葦、麻黃等干旱區植被,墓裡擺放著羊骨、牛糞,上部懸掛著塗紅的牛頭……這一切難道僅僅是一處墓葬嗎?它究竟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科學家們通過多種考古發現,復原了一幅畫面:在小河墓地一片火紅的沙山上,人們安葬逝者,舉行祭祖祈育的神聖活動,希冀祖靈佑護,這一切構成了小河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內涵。由此,科學家斷定:小河墓地是部族的祭祀場所。

當年考古挖掘時,科學家們感到奇怪:小河墓地附近沒有人類活動的遺址。小河墓地裡的人難道是憑空出現?

此次科學家們發現,孔雀河三角洲及孔雀河主河道一帶發現的墓葬與小河墓地有明顯區別。前者未見像征男根和女陰立木,草簍花紋、服飾等區別明顯。這種區別形成的原因需要多方面考慮,如根據時代、地域、文化傳統、人群來源等進一步作分析。相比之下,小河墓地與相距600公裡的克裡雅北方墓地的關系更近。這種共性的產生,說明他們可能具有相同的文化傳統,甚至可能具有密切的親緣關系。小河墓地與克裡雅北方墓地為代表的社會組織集團,是羅布泊地區、塔裡木盆地小河文化諸多社會群體中非常重要的兩支。

小河人從哪裡來?

李文瑛研究員說,當年打開小河墓地泥棺時,展現在他們面前的那位女性屍體,從體質人類學外表形態來觀察,亞麻色的頭發及眼睫毛,單純的古歐羅巴人種特點。

但DNA檢查結果卻要復雜得多。

人類線粒體DNA在各大洲有著明顯的地理分布特點,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母系遺傳標記。通過研究比較各個群體中線粒體DNA譜系的分布情況可以重建一些人群的遷徙情況以及人群之間的母系親緣關系。

人類Y染色體具有父系遺傳特點,其譜系的地域性特點,較線粒體譜系更為清晰。對古代人群中的男性個體進行父系遺傳譜系分析,從父系角度探討古代人群遷移模式,結合線粒體DNA數據來探討古代人群的遷移路線和擴張模式是目前對古代人群進行古DNA研究的熱點。

此次科學家從小河墓地的屍體上提取了一些DNA樣本,從母系遺傳特點看,第五層選取30個個體進行線粒體DNA分析,最後成功獲取了21個個體男女的基因型。其中15個基因型屬東部歐亞譜系,而躺在泥棺裡的4個女性均屬東歐亞譜系。其余6個屬西部歐亞譜系。

這說明小河早期人群是一個東西方混合人群。小河早期人群是如何混合的呢?科學家們從父系、母系遺傳特點結合起來分析發現:獲取的7個男性的Y染色體,均屬歐亞西部譜系。同時也獲取了7個個體的母系遺傳基因。也就是說,有5人的父親來自歐洲地區,母親來自北亞東部地區。有2人的父母均來自歐洲地區。

不過李文瑛研究員也表示:“由於男性樣本太少,現在的結論並非定論。”

小河墓地為何對女性如此尊重?

當年考古隊在小河墓地挖掘時,最讓李文瑛研究員感到奇怪的是一具泥棺。當她在挖掘現場看到如此精致、保存完好的泥棺時,曾懷疑是否挖到了一個現代墓葬。

當他們打開泥棺時,發現棺裡有位女性屍體。而後來的挖掘也證實,只要出現泥棺,棺裡一定是位女性。

小河墓地五層埋葬中,最底層中心位置埋葬的是位女性,4具泥棺裡也全都是女性。直到2層時,才發現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埋葬。

遺傳學家從小河墓地眾多屍體上提取了DNA,發現一個特殊的現像:南區五層中21個個體DNA樣品中,經過分析有13個與最中心位置的那位女性有很近的親緣關系。“也就是說,那位女性是其他人的母親。她是與她的子女們葬在一起的。”李文瑛說。

更讓科學家感到驚奇的是:泥棺主人所攜帶的基因,被最多的小河墓地裡的個體所在地共享。由此,科學家們推斷出:之所以小河墓地女性地位很高,是因為這些女性可能因為生育了特別多的後代,而受到後人的崇拜。這個推論與小河墓地裡隨處可見的生殖崇拜相一致。

小河人為何放棄自己的家園?

在小河墓地裡,考古人員看到了許多動植物樣本。懸掛在立木上的牛頭,覆蓋在屍體上的牛皮、麥粒等等。這一方面說明當時這裡有這些物產,但另外讓考古人員奇怪的是:這些東西從哪來?

科學家從動植物學角度提取了14個牛的DNA樣本,結果顯示小河牛的遺傳構成與西部歐亞地區馴化牛非常接近,而與中原黃牛有別。這說明,馴化牛在小河存在很可能是西部歐亞地區馴化牛向東傳播的結果。

在小河墓地泥棺裡的女性屍體上,均發現了一種不明物質,通過分析後發現,這是種被稱為開菲爾粒的東西。在牛乳中發酵後而得到的發酵乳制品,被稱為酸牛奶酒,制作奶酒的接種物,稱為開菲爾粒。發現的開菲爾粒,應該是微生物利用比較早的實物證據。

而通過對墓地屍體上大量黍的基因分析,結果表明其特征與中國來源的黍完全一致。這又說明,小河黍很可能起源於中國北方地區。

墓地大量用木,客觀地反映出小河綠洲區域內擁有大量可供采伐的茂密的林木。女陰立木直徑達七八十釐米,這些林木的生長期很長,可見在小河流域的綠洲地帶,林茂樹密的自然景觀持續存在了相當長的時期。

通過對小河墓地附近沉積樣品的環境分析,尤其是第五、三、一層段是比較典型的湖泊沉積時段。這說明,該地區淡水資源比較充分的時段是有利於人類活動的時期,如小河墓地時期、漢魏時期。

而羅布泊地區荒漠綠洲生態環境脆弱,在這樣的地區,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變化起著能動作用。從整個小河墓地及每座墓的實況,可見當時人們無節制地對自然林木的砍伐和利用。小河文化興盛時期,各種宗教活動盛行,為了准備喪葬和祭典,高大的林木被砍伐,據不完全統計,小河墓地整個墓地各種用木,至少需砍伐胡楊樹1500株。

世界上大多數文明的衰落都和環境的變化有關,特別是為維護原始宗教的神權需要,人們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學者們推測,這可能是小河文化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報記者 王 瑟)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