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胡左)中科院海洋所、中國地科院、內蒙古師範大學科研工作者的一項研究表明,北京沙塵暴最大可能來自干涸的鹽堿湖盆,其次是農耕地、退化草場和沙漠沙地。在9月8日查干諾爾干涸鹽堿湖盆治理項目現場觀摩會上,科學家們呼吁,生態恢復與治理莫忘治理干涸的鹽堿湖盆。
中國地科院韓同林、林景星研究員等對2010年3月19日發生在北京的沙塵暴進行了研究分析:塵暴源區分布的總面積約270000平方公裡,干涸鹽堿湖分布面積3600平方公裡,占總面積1.3%;農耕地分布面積約31000平方公裡,占總面積11.5%;沙地分布面積約72000平方公裡,占總面積26.7%;丘陵分布面積約163400平方公裡,占總面積60.5%。北京地區總降塵量14.8萬噸,其中有4萬噸來自干涸鹽堿湖,其余3.6萬噸、3.5萬噸、3.7萬噸,分別來自農耕地、沙地、丘陵。降塵中的含鹽總量為3441噸,3303.7噸來自干涸鹽堿湖,其余98.5噸、6.6噸、32.2噸分別來自農耕地、沙地、丘陵。他們多年研究結果均表明,在塵源區的4種不同地表類型中,分布最小的干涸鹽堿湖,無論是粉塵量還是鹽堿量,對北京的塵暴貢獻都是最大的。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查干諾爾鹽湖約80平方公裡,2002年干涸,燕京大學北大校友會生態專委會秘書長鄭柏峪和中國地科院的科技工作者在此進行起塵量試驗,發現這裡每年起塵量大約是30—40萬噸。
2003年1起,鄭柏峪和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宋懷龍連續在查干諾爾干湖盆進行種植耐鹽堿植物堿蓬固塵壓堿試驗,秋季堿蓬大部分達到50釐米高度,堿蓬覆蓋了平均5—10釐米沙土。2008年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出資支持這一舉動,計劃5年治理50平方公裡,其治理費用每畝80元人民幣,照目前進度,可以如期完成。
來自中科院、地科院的參會科技工作者肯定了治理方法合適有效,具有擴大範圍實施的可行性。建議國家對此予以重點關注和支持,科技權威部門進行更深層次的科學研究,包括環境、地質、土壤、氣候等方面,並以此對我國可能發生生態危機的範圍、區域、程度進行探討和糾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