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還原6000萬年前巨鱷與巨蛇生死之戰

考古

導讀 藝術概念圖,展現了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巨型鱷魚A. guajiraensis、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 科技訊 9月20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雜志報道,6000萬年前,哥倫比亞森林可能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巨獸之戰,猶如怪獸影片中的場景。當時,一頭身長20英尺(約合6米)的巨型鱷魚與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蛇展開對決。 這種新種鱷魚的化石是在哥倫比亞的煤礦中發現的� ...

藝術概念圖,展現了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巨型鱷魚A. guajiraensis、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

科技訊 9月20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雜志報道,6000萬年前,哥倫比亞森林可能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巨獸之戰,猶如怪獸影片中的場景。當時,一頭身長20英尺(約合6米)的巨型鱷魚與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蛇展開對決。

這種新種鱷魚的化石是在哥倫比亞的煤礦中發現的,同一地區還發現了巨蛇骨骼化石。兩只動物曾生活在古代雨林生態系統的淡水中。這是一種適應能力,與恐龍滅絕後的氣候變化有關。

首席研究員、美國佛羅裡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佛州大學地質學系研究生亞歷克斯-黑斯廷斯表示:“為了在環境惡劣的年代生存下來,最理想的生存工具就是擁有適應能力,能夠生存在很多不同類型的棲息地,適應周圍的環境並利用其他動物無法利用的資源。它們能夠在新棲息地存活,雖然鱷魚種群往往無法適應環境惡劣的時代而難以幸存。”

黑斯廷斯指出,巨型鱷魚如何適應更高的溫度能夠啟發科學家,有助於了解物種在氣候變化和外來物種入侵情況下可能發生何種變化。研究人員將這種鱷魚命名為“Acherontisuchus guajiraensis”,是古新世新大陸熱帶地區首批出現的陸地動物之一,以魚類為食。這種鱷魚的嘴長而窄,長滿尖利的牙齒,善於捕殺大型肺魚和類似北梭魚的其他魚類。它們的頭骨也發生變化以適應生存環境,能夠快速閉合顎部,死死咬住過往的魚。

A. guajiraensis可能與現代鱷魚類似,後者也以魚類為食,例如印度的大鱷魚。然而,古代鱷魚與現代鱷魚沒有直接血緣關系,它們只是一個旁支,早已經滅絕。A. guajiraensis與蟒蛇Titanoboa生活在同一棲息地,為了爭奪食物展開競爭。除了這種競爭外,Titanoboa還可能捕殺A. guajiraensis。體型較小的鱷魚是這種巨蛇最喜歡的食物之一。Titanoboa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蛇,身長超過12米。

黑斯廷斯在接受《生活科學》雜志采訪時說:“年幼的鱷魚必須時刻警惕這種巨蛇,因為這種蛇更喜歡捕食小鱷魚,而不是魚類。發育成熟之後,它們就安全了,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A. guajiraensis是dyrosaurid家族的新成員,這一鱷魚種群據信主要生活在海洋。新發現的A. guajiraensis化石顯示,這個家族的一些種群大部分時間都在淡水棲息地度過。A. guajiraensis一度生活在一條寬闊的河流,河水最後流進加勒比海。黑斯廷斯說:“它們的骨骼發生變化以適應新棲息地。低能量的淡水環境與沿海生態系統截然不同。成年個體也會在陸地上生活。”

在導致恐龍以及其他很多大型海洋爬行動物滅絕的災難中,Dyrosaurid家族幸存下來。研究人員認為對淡水河和新食物來源的適應能力成為它們得以幸存並從非洲擴展到美洲的關鍵。研究論文刊登在9月14日的《古生物學》雜志上。(秋凌)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