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最遙遠類星體 距地129億光年

天文

導讀[導讀]天文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129億光年之遙類星體。類星體是由發光氣體和其圍繞著的一顆巨大黑洞組成,新發現的這個類星體中央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0億倍。類星體藝術想像圖從這座宇宙燈塔發出的光線用了129億年的時間才到達了地球,然而這一等待是值得的。天文學家指出,這是一顆最遙遠的類星體——由發光氣體圍繞在周圍的一個巨大的黑洞,並且是他們在對早期宇 ...

[導讀]天文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129億光年之遙類星體。類星體是由發光氣體和其圍繞著的一顆巨大黑洞組成,新發現的這個類星體中央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0億倍。
類星體藝術想像圖從這座宇宙燈塔發出的光線用了129億年的時間才到達了地球,然而這一等待是值得的。天文學家指出,這是一顆最遙遠的類星體——由發光氣體圍繞在周圍的一個巨大的黑洞,並且是他們在對早期宇宙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發現的最明亮的天體。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DanielJ.Mortlock與英國及荷蘭的同事在最近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報告說,這一距離意味著天文學家正在看到的類星體閃光是它在宇宙誕生僅僅7.7億年時發出的。類星體的光輝是由位於其中央的一個巨大的黑洞來提供能量的,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0億倍。類星體所輻射出的能量可能對早期宇宙電離過程的最後階段作出了貢獻,這一過程幫助掃清了籠罩在“嬰兒宇宙”身上的氫霧。近些年來,一些更為遙遠的天體相繼被發現,例如一場伽馬射線暴以及距離130億光年之外的一個星系,但是這顆類星體的亮度卻是它們的數百倍。類星體是類似恆星天體的簡稱,與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長期以來,它總是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不解。類星體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距離地球至少100億光年。類星體是一種在極其遙遠距離外觀測到的高光度和強射電的天體。類星體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釋放的能量卻是星系的千倍以上,類星體的超常亮度使其發出的光能在100億光年以外的距離處被觀測到。據推測,在100億年前,類星體比現在數量更多,光度更大。類星體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很大的紅移,表示它正以飛快的速度與我們遠離。此次發現的類星體的紅移值為z=7.085。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