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發現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墓葬

考古

導讀清遠米芾(元章)墓。米子權謄抄的瓦片文字,首次向外人公開。近日,清遠市清新縣文化部門在進行文物普查當中,發現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墓葬。據了解,該墓是米芾的衣冠塚,還是真墓,需待專家進一步考證。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高峰介紹,清新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員在該縣秦皇山一帶考察時,偶然發現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 ...


清遠米芾(元章)墓。


米子權謄抄的瓦片文字,首次向外人公開。
近日,清遠市清新縣文化部門在進行文物普查當中,發現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墓葬。
據了解,該墓是米芾的衣冠塚,還是真墓,需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高峰介紹,清新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員在該縣秦皇山一帶考察時,偶然發現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個石刻大字,這引起了專家們極大的興趣。經初步查實,這正是北宋著名大書法家米芾的墓葬。
高峰表示,清遠米芾墓很可能是埋有米芾骨殖的真墓。“支撐這一觀點的理由是:一是根據南方衣冠塚的特點,在“金塔”中會安放一塊寫著祖先生平及官銜的銅牌或銀牌,但清遠米芾墓中沒有發現銅牌或銀牌。二是南方人在某個地方定居後,一般會回到原籍取走祖先的骨殖,到新的定居點重新安葬,清遠米芾墓很可能是後人將祖先骨殖遷葬到這裡。三是據江蘇的文史專家嚴其林考證,米芾之子米友仁於南宋紹興年間,曾往南遷葬過米芾墓。這與清遠《米氏族譜》中記載的內容相符。”高峰如是說。
米芾其人
北宋書法家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後遷至湖北襄陽,世稱“米襄陽”,也稱“米癲”。年輕時曾在廣東任職 光縣尉,後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南宮為禮部俗稱)。能詩文,擅書畫,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合稱“宋朝四大家”。
在人們的印像當中,米芾墓一直在今天江蘇省鎮江市鶴林寺黃鶴山下。1984年,當地政府斥資進行了重修。
不能把族譜完全當作史實
在 塘村的《米氏族譜》中,米芾以上的先人並無記載。根據《米氏族譜》上所寫,太祖米芾的十世孫生於明朝宣德三年,即1428年,明朝立國已經60年。這與1934年版《清遠縣志》中的“芾十世孫由襄陽於元世遷居 塘”矛盾。
“這個族譜只能說明清代末年的米氏族人對米芾的歷史記憶,但歷史記憶不等於歷史真相。”“米芾墓”是真是假,還需要進一步考證。(朱紹傑)
米芾嫡系後人談先人墓葬
“我是米元章的第28代裔孫。小時候就聽爺爺說過太祖米元章”,66歲的米子權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
真正促成他們和“發自宋室”的遙遠祖先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是2005年前發生的古墓被盜。據米子權回憶,被盜墓室中並沒有先人骨骸,而在倒塌的墓碑後面,他發現了兩尊沒有骨灰的空“塔”。在空“塔”下面,安放著一塊瓦片。
米子權向記者展示了當年自己謄抄的瓦片上的內容,這是他6年來首次公開這些文字。瓦片上並非畫有地圖,而是書有一段文字。其中提到此墓是宣統三年十月(1911年)重修,墓碑和空塔都是當時修葬的。更重要的是,瓦片上特別提到骨骸的埋葬地點。
在1935年撰寫的民國版《清遠縣志》卷四中,有這樣的信息:清遠 塘村的米氏是元代定居下來的,並有編寫族譜的傳統,他們“乃芾裔也,芾十世孫由襄陽於元世遷居 塘”。
另外,村民向高峰提供了他們的族譜。在這本光緒年間編寫的《米氏族譜》手抄本中,這樣寫道:“太祖諱芾字元章……太祖婆鄭氏念六娘,生子友仁,合葬在獺凹背”。據稱,“獺凹背”是宋代清遠的地名。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