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遷徙產仔提前月余 或因氣候環境變化

生物

導讀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向保護區腹地集群進發,開始一年一度的大規模遷徙產仔。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的產仔期即將到來。記者昨天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藏羚羊每年都會長途跋涉,去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畔生產羔羊,通常遷徙時間是每年的6月16日、17日,但今年5月3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就發現了第一批遷徙的羊群。“實際上,近年來藏羚羊的遷徙時間一直 ...


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向保護區腹地集群進發,開始一年一度的大規模遷徙產仔。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的產仔期即將到來。記者昨天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藏羚羊每年都會長途跋涉,去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畔生產羔羊,通常遷徙時間是每年的6月16日、17日,但今年5月3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就發現了第一批遷徙的羊群。“實際上,近年來藏羚羊的遷徙時間一直在提前,今年尤其早。”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負責人肖鵬虎表示,為何藏羚羊遷徙時間提前,目前專家還沒有確切說法,可能與氣候變化、環境改善有關。
藏羚羊遷徙日期逐年提前
“通常來說,藏羚羊是6月16日、17日從可可西裡的西面八方遷徙而來,聚集到卓乃湖畔准備產仔。”肖鵬虎介紹說,季節性遷徙是藏羚羊的重要生態特征、生活狀態。每年12月藏羚羊進行交配,翌年6月中旬開始遷徙到卓乃湖、太陽湖、烏蘭烏拉湖、可可西裡湖等地,完成產仔,育幼1個月左右後離開生產地返回。
不過,近年來,藏羚羊的遷徙時間逐漸提前,2006年開始尤其明顯。“2010年提前到5月16日、17日,比過去整整提前了1個月,今年更是提早到了5月3日。”肖鵬虎說,5月3日,該局五道梁保護站報告稱,當天下午5時10分,發現48只待產雌藏羚羊穿越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向可可西裡腹地“進軍”。
遷徙提前或與氣候變化有關
藏羚羊遷徙逐年提前引起專家關注。肖鵬虎介紹說,目前對於遷徙提前的確切原因專家還沒有明確說法,但分析下來,可能與氣候變化和生存環境改善有關。“過去,藏羚羊的遷徙道路上有諸多偷獵情況,保護區成立後,相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打擊偷獵,改善了它們的生存環境,讓藏羚羊覺得遷徙是安全的,因此它們可能就提早上路,慢悠悠地‘晃’到生產地點,而不像過去急匆匆地在一兩天內趕到生產地。”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尤其是青藏高原氣候明顯變暖也可能導致藏羚羊遷徙提前。“升溫提前,氣候暖和了,藏羚羊就提前出發了。”肖鵬虎表示。
有近萬只藏羚羊集結待產
據悉,目前海拔4600多米的卓乃湖已聚集近一萬只待產藏羚羊。肖鵬虎還向記者描述了藏羚羊近日集結、准備生產的情況:6月8日,可可西裡保護隊員、志願者在卓乃湖畔發現了300多只藏羚羊,當天下午,卓乃湖地區突然下起大雪,降雪一直持續到夜裡。第二天清晨,保護隊員和志願者在卓乃湖看到,從四面八方遷徙而來的臨產藏羚羊已達到近一萬只。
藏羚羊集結的壯觀景像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野生動物愛好者。肖鵬虎介紹說,保護區目前收到進入腹地的申請已有上百份,但為了減少對藏羚羊產仔的人為干擾,這些申請基本被謝絕。此外,隨著大群藏羚羊的到來,狼、棕熊、禿鷲等藏羚羊的天敵也紛紛趕來,尋覓美食,保護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已經采取措施,嚴防這些天敵對藏羚羊的侵害。
肖鵬虎說,除了在藏羚羊生產期間要注意巡護外,生產後,也要注意巡邏,因為羔羊可能會走失,“一旦發現羔羊走失,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要及時救護,若羔羊體質較弱,可能還會人工喂養一段時間再放歸自然。”據悉,藏羚羊的存活率很低,1個月後的存活率在25%以下,一年後在15%以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
藏羚羊是我國重要珍稀物種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於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環境中。藏羚羊性情膽怯,善於奔跑,最高時速可達80公裡,壽命最長8年左右。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零星個體分布在印度地區。
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裡,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征。每年4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到5、6月份,母羊與它的雌仔前往產羔地產仔,然後母羊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遷徙過程。藏羚羊渾身是寶,尤其是皮毛,因此對藏羚羊的偷獵曾十分猖獗,其數量一度減少到不足2萬只。隨著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的成立和國家相關部門的打擊偷獵行動,以及其他保護措施的展開,目前在可可西裡生活的藏羚羊估計有10萬只。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