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眺望華麗沙與海 享沙漠中洞穴蜜月

景點

導讀突尼斯 華麗沙與海地中海畔的突尼斯絕非我們印像中的非洲,在沙漠與大海的兩極渲染之下,它展現的是一種變幻無窮的魔力。從羅馬圓形劇場到撒哈拉沙漠中的鹽湖,從熱浪灼人的沙丘到精美的清真寺,從松軟的海灘到山中綠洲,你可以在海水和沙漠的交織中邂逅一種纏綿悱惻的華麗,兩種看似相互矛盾的個性間,溢出的卻是同一種浪漫!一場色彩盛宴藍·夢幻藍·夢幻突尼 ...


突尼斯 華麗沙與海
地中海畔的突尼斯絕非我們印像中的非洲,在沙漠與大海的兩極渲染之下,它展現的是一種變幻無窮的魔力。從羅馬圓形劇場到撒哈拉沙漠中的鹽湖,從熱浪灼人的沙丘到精美的清真寺,從松軟的海灘到山中綠洲,你可以在海水和沙漠的交織中邂逅一種纏綿悱惻的華麗,兩種看似相互矛盾的個性間,溢出的卻是同一種浪漫!
一場色彩盛宴

藍·夢幻
藍·夢幻
突尼斯薄荷茶的香氣喚醒我與藍色有關的所有記憶。陽光閃動著潮汐,沿著海岸線,勾勒出一曲華美藍調。倚靠在船桅如林的港灣,波光粼粼中,是否能倒映出水手的浪漫故事與冒險傳奇?

黃·神秘
黃·神秘
在突尼斯,黃色就是撒哈拉沙漠,神秘而一望無垠。對旅行者來說,這裡有三毛遺落的詩與夢、喬治·盧卡斯的奇詭想像、“英國病人”的哀婉戀歌……但對久居於此的柏柏爾人來說,沙漠卻是他們樸素而永恆的家園。

紅·奢華
紅·奢華
可以是荒涼峽谷中的一列火車,在世界盡頭的風光裡穿梭自如;也可以是凱魯萬婦女手中翻飛的絲線,將清真寺的壁畫花紋幻化成精美掛毯。不知道這是否巧合,但在突尼斯,我遇見的紅色,就意味著奢華。

綠·生機
綠·生機
有沙漠的地方也一定有綠洲,突尼斯用它古老的遺跡告訴我這一點。羅馬人的劇嘗摩爾人的清真寺、柏柏爾人的洞穴……人類的智慧在綠洲中編織出絢麗的圖案,凡有綠洲處,必有生機與人類文明之光。

浪漫大漠
浪漫大漠
茫茫撒哈拉沙漠鋪展開來,在玄黃裡留下印記,刻在柏柏爾人黝黑的臉上。是乘坐豪華的紅蜥蜴列車深入綠洲內部,還是乘一頭單峰駝,在駝背上顛來顛去?然而,一次關乎華麗的旅行並非來去匆匆,在撒哈拉大漠深處,在漫天的繁星下支起帳篷,在馬特馬塔奢華的洞穴酒店裡過上一夜,獨享這份大漠中的華麗浪漫。

隨蜥蜴遠行
隨蜥蜴遠行
麥特勞伊站裡游人如織,每個人在北非懶散的陽光中都顯得無所事事,有幾個阿拉伯男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無須詢問,我們等待的一定是同一班列車—紅蜥蜴(Lezard Rouge)。
從1910年誕生直到現在,整整一個世紀內,紅蜥蜴列車都是那些不想攀登卻酷愛冒險的游客的福音,帶領他們以最輕松的方式,深入北非亞特拉斯山,一窺神秘的磷石采礦鐵路。
只有6節車廂的紅蜥蜴看上去小巧玲瓏,就像一個高雅的宮廷貴婦一樣靜靜臥在鐵軌上。最早它是當地富豪的專用列車,每個夏天搭載這些有錢人往返突尼斯市和海濱度假勝地哈瑪利夫之間,也搭載了多少屬於夏季的笑話、歌聲和輕快情事。
1995年,突尼斯國家鐵路局將它徹底翻修,運來梅特拉烏依搖身變作主題觀光列車,每天帶領游客往返於麥特勞伊和萊德耶夫(Redeyef)之間。眼前暗紅色的車身,黑色的鐵鑄擋板和欄杆,以及車廂內的真皮沙發、古董燈具等,多少都帶人重溫了往昔的高貴。
攀上列車後我才發現,紅蜥蜴的每節車廂,裝設都不同。不知道政府是想一口氣營造多種突尼斯的不同風情給觀光客欣賞,還是當初的富豪們在列車裝設上有著各自堅持的品位?既有普通的硬木椅,也有奢華級的單人真皮沙發,還有私密包廂……有趣的是,我發現手中的票並沒有指定座位,問了列車員才知道,現今的紅蜥蜴列車,座位全憑先來先得。
旅客大都是法國人,安靜的年輕女孩全程都在讀薩岡的小說,只有在列車停靠時才攏上披在身上的大圍巾,邁出車廂;一個面容單調的老太太,一直保持著嚴肅而警惕的神情,只有在偶爾見到當地孩子追著火車狂奔的鏡頭時,眼底裡才會露出笑意。

穿行於山峽之間的紅蜥蜴列車
穿行於山峽之間的紅蜥蜴列車
車窗外是大片奢侈的草原與淺灘,再過幾分鐘,我們便進入塞勒德家峽谷。兩旁綿延2400公裡的阿特拉斯山脈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三國,把地中海西南岸與撒哈拉沙漠分開。白色的羊群在山麓間奔走,遠遠望去像雲朵在天際湧動。
包著頭巾的侍者熱情而周到:“要不要試試我們的椰棗甜燒酒?”也許他認為,酒能讓這趟旅程顯得更加飄飄欲仙。然而中午喝酒這主意在我看來未免有點過分,因此我還是問他要了杯松子茶。很快,茶就來了,滾燙的液體裡飄著幾片薄荷葉。遺憾的是,北非人似乎個個都有著揮不去的甜蜜情結,甜膩的松子茶仍然和我在市場裡喝到的並沒有太大差異。
列車在一片不毛之地停下。乘客紛紛起身,欣賞起這猶如月球表面的峽谷風光來。幾棵椰棗樹和一叢叢沙地植物是視野裡僅有的溫情,除此之外便是沉默的岩石與混濁的溪流—據說這顏色是因為礦產的緣故。風很大,話一出口似乎就要融化在空氣裡。一群法國人聚在一起抽煙,煙頭明滅,像是登陸外星球探測器發出的紅光閃爍。我轉過頭看那列載我們來的火車,籠罩在峽谷的陰影裡,它確實像極了一只巨大的蜥蜴。在希腊神話中,這座山脈是提坦神的後裔阿特拉斯幻化而成,他曾是竊火者普羅米修斯的兄弟。因為看見蛇妖美杜莎的頭,而變為這座山脈。傳說他須發變成森林,雙肩、兩手和骨頭變成了山脊,頭則是那高入雲層的山峰。
穿過峽谷便是此行的終點。休息大約10分鐘後,司機把蒸汽車頭從火車前方斷開,又通過另一條軌道接到車尾。一股黑煙騰地從車頭冒出,似在催促我們上車返程。煙霧繚繞中,我依稀聽見工業革命時代的一縷余音。


大漠伊甸
大漠伊甸
帶上件泳衣來撒哈拉吧,從“沙漠帳篷”的泳池中出來,披上塊大浴巾,坐在世界上最美的沙丘上:新月形、金字塔形、拋物線形沙丘、還有一條條平行的沙壟。而撒哈拉的日落更是美得令你窒息,最後一縷陽光穿過雲層,形成光芒四射的光柱,就這樣看著它慢慢消失在遠處的沙平線上……回首,沙丘下那個“小伊甸園”中的一頂頂帳篷都披上了華麗的金色,在落日中格外雍容。
越野車停在大漠深處的一塊綠洲旁,好像來到了撒哈拉土著的村落,想不到沙漠腹地還藏著這樣一個邪伊甸園”。 眼前伊甸園的大門已經為我們打開,大家滿懷好奇和興奮走了進去,裡面的一切都是那樣原始,更像是一處沙漠營地,這就是來突尼斯之前一直期待的“沙漠帳篷” 酒店。
左邊是一頂頂黑色白條紋的帳篷,右首則是錯落有致的紅色茅草屋,就搭建在沙子上。帳篷內有舒適整潔的帆布床,嶄新的亞麻毛毯鋪在突尼斯傳統地毯上,地毯下面便是沙子。驚喜地發現這裡還有帶“客廳”的大床間。
雖是帳篷,卻比當地游牧人的住所“奢侈”多了,營地不僅栽種著各種植物,竟然還有一個游泳池,雖然很小,但在沙漠中絕無僅有。帳篷中心區域的 “花園”裡有一口水井,而且真的有水。為白天滿是“風塵”的旅行者准備的公用盥洗間整潔舒適,餐廳和酒吧也隨時提供各種美食和飲料。
帳篷營地後面便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爬上高高的沙丘上,脫掉鞋子,赤足走在沙漠裡,腳下的沙子細軟舒服,微微有些燙。沙漠中起風了,春天是撒哈拉沙暴肆虐的季節,雖然沙暴在5月初已經基本結束了,但撲面的風沙還是讓我在沙漠中的行走變成了一場與沙較量的游戲,每個毛孔都充斥著細沙。
但不要緊,帶上件泳衣來撒哈拉吧,從“沙漠帳篷”的泳池中出來,披上塊大浴巾,坐在世界上最美的沙丘上:新月形、金字塔形、拋物線形沙丘,還有一條條平行的沙壟、而撒哈拉的日落更是美得令你窒息,最後一縷陽光穿過雲層,形成光芒四射的光柱,就這樣看著它慢慢消失在遠處的沙平線上……回首,沙丘下那個“小伊甸園”中的一頂頂帳篷都披上了華麗的金色,在落日中格外雍容。

帳篷酒店是沙漠中的伊甸園
帳篷酒店是沙漠中的伊甸園
再看眼前的大漠黃沙,在西斜的陽光下漸漸泛出金色,滿懷激動地等待著撒哈拉沙漠壯觀的日落,紅色的太陽緩緩移動著,在抵達地平線的瞬間,很快西沉,太陽消失後,整個天空在緋紅晚霞映襯下分外妖嬈, 瑰麗的色彩染紅整個沙漠。回首,沙丘下那個小伊甸園在暮色中格外雍容,所有的帳篷都披上了華麗的金色。而另一側的天空中,一輪圓月已悄然爬了上來,斜掛在沙丘上方,撒哈拉的夜晚就這樣降臨了。
沙漠日落完美收場,辛苦了一天的大家迫不及待來到餐廳,看看有什麼好吃的等著我們。沙拉,湯,突尼斯“大蛋餃”,阿拉伯米飯和著烤肉,還有蘋果,簡單的食譜,不過在沙漠裡吃到這些已經算非常不錯了。走出沙漠帳篷,我抬頭仰望天空,只見星空如穹隆般籠罩四野,似乎伸手可及,閃爍著無數星星, 一直綿延到大漠的盡頭,一種感動突然在心中蔓延,大漠是留給心中有夢的人……
為了看沙漠日出,第二天5點鐘我就爬了起來,拍了不少片子才收工吃早餐。早餐的時候一個德國客人特地跑過來問我是不是藝術家,我擺了個拍照的手勢,表示是攝影師,他竟然誤認為是攝影模特。看來無須過多解釋了,因為在這片承載了我們所有關於天涯、流浪、愛情、浪漫、神秘想像的看不到邊際的漫漫黃沙之中,人人都可以變成藝術家。

在洞穴“度蜜月”
在洞穴“度蜜月”
“這裡還有專為中國游客准備的蜜月房。”聽到Issam這樣為我描述時,我感覺有些意外,立刻要求參觀一下。果然,在這個由“洞穴”改造的“酒店”裡,我一眼便看到了“蜜月房”牆壁上那個大大的中文“愛”字,看來柏柏爾人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准備了“洞穴生活”的另類奢華體驗。
你可以不知道柏柏爾人,但你一定聽說過大眾汽車那款著名的SUV途銳,這名字正是來自柏柏爾語。這個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生命力十分頑強,也許正迎合了大眾這款車的個性吧。
復雜的歷史,簡單的生活,這就是我眼中現今的柏柏爾人。尤其走進馬特馬塔(Matmata)的柏柏爾人村落,這一帶因當地人為適應沙漠氣候而發展出來的地下生活方式而聞名,他們的家園還呈現出一幅非常原始的景像:黃色的山坡,到處可見有一些凹陷之地,這些大坑頗似月球地貌,裡面是柏柏爾人地下開鑿的“窯洞”,有的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在岩石山脊中間,梯田和海棗樹頑強地生存著。我們走進其中一戶,四周是土坡,中間院子夠大,三四間洞穴房屋雖然簡陋,但廚房、餐廳、客廳、臥室齊全。

柏柏爾人為適應沙漠氣候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地下生活方式
柏柏爾人為適應沙漠氣候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地下生活方式
其中較大的一處已經改建成了特色酒店,全部粉刷一新。不要小看這些依山挖掘出的洞穴,裡面冬暖夏涼,還帶盥洗間和浴室,鋪上傳統的柏柏爾人手工地毯,沙漠風情的裝飾隨處可見。這種獨特的洞穴生活很讓人新奇,一個連著一個的山洞,從房間到各個功能廳都按照洞穴的形狀加以修築,巧妙創造出一個舒適與洞穴文化相融合的空間。這樣的特色酒店自然頗受游客歡迎,畢竟可以親身體會一下撒哈拉原住民的生活。
Issam在這家酒店工作,也許看到我是亞洲人,因此特別誇張地瞪大眼睛,一定要我去看看蜜月房。“你是中國人?”他猜測得沒錯,Issam 咧開嘴笑了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這裡還有專為中國游客准備的蜜月房。”我吃驚地合不上嘴,跟著他轉來轉去,果然在這個由過去的“洞穴”改造的“酒店” 裡,我一眼便看到了“蜜月房”牆壁上那個大大的中文“愛”字,看來柏柏爾人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准備了“洞穴生活”的另類奢華體驗。
不僅如此,柏柏爾人的家園對於《星球大戰》系列來說,也是別無選擇的外景地。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在馬特馬塔找到了最佳的場景—荒涼得幾乎無人煙的沙漠和干燥的洞穴,一個讓你確鑿無疑的外星球。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同樣青睞這裡,為他的影片《印第安納瓊斯》選景拍攝。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30年前的電影場景拍攝地。
宰赫爾山的北面,《星戰大戰》第一部的拍攝地,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家旅店兼咖啡館,專門接待慕名而來的游客。而另一處更小規模的外景地,正在為米其林公司的活動忙活著,據說明年一部新的大片即將在不遠處的一個地方開拍,那裡正在忙著搭建外景地。柏柏爾人應該從沒有想到他們是這樣和世界成功“接軌” 的吧。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幾千年的柏柏爾人來說,也許外面的那個世界才是真正的“外星球”。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