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在沙漠制造50場暴風雨

自然地理

導讀阿聯酋一眼望不到邊的綿延沙丘,那裡常年連續幾個月不下雨 科學家正嘗試在沙漠地區生成雲,從而實現對天氣的控制 2010年,阿聯酋總統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盛情款待到訪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科學家2010年在阿布扎比的艾恩地區制造了超過50場暴風雨 1月4日消息,作為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阿布扎比聘請科學家秘密開發革命性人工降雨技術,首次在 ...


阿聯酋一眼望不到邊的綿延沙丘,那裡常年連續幾個月不下雨

科學家正嘗試在沙漠地區生成雲,從而實現對天氣的控制

2010年,阿聯酋總統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盛情款待到訪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科學家2010年在阿布扎比的艾恩地區制造了超過50場暴風雨

1月4日消息,作為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阿布扎比聘請科學家秘密開發革命性人工降雨技術,首次在沙漠地區制造了超過50場暴風雨,為人類實現將沙漠變農田夢想帶來了希望。

數百年來,中東地區的人們夢想著將沙漠變成適於種植莊稼的農田,淡水資源不再像如今這樣緊缺。在阿布扎比總統聘請的科學家宣稱已在沙漠地區成功 造雨以後,他們距離這一夢想更近了一步。去年,科學家采用設計用於控制天氣的技術,在阿聯酋東部地區艾恩制造了超過50場暴風雨。

大多數人造暴雨出現在7月和8月的盛夏時節,通常情況下,艾恩地區在那個時候根本不下雨。不過,人工降雨也給阿布扎比當地人帶來了一些煩惱,因為它們有時變成了冰雹,偶爾伴有大風和閃電。這批科學家一直在為阿聯酋總統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秘密工作。

他們采用大型電離裝置(外形就像鋼柱上的燈罩),生成大量帶負電荷的粒子。這些粒子會促使雲的形成,科學家希望它們接著可以生成雨滴。瑞士公司 “國際大都市系統”(Metro Systems International)負責實施這個項目。在一段機密錄像中,該公司創始人赫爾莫特·弗魯爾(Helmut Fluhrer)在談到他們的成績時驕傲地說:“我們造出了多場大雨。”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這被認為是首次在天朗晴朗的地區造出人工雨。過去,一些國家使用化學制劑,對雲進行催化以實現人工降雨或人工消雨作 業。2010年6月,國際大都市系統公司建造了五個電離裝置,每個裝置配備了20台發射器,可以將數萬億個催化雲形成的離子發射到大氣層。

在去年夏天的四個月裡,當大氣濕度達到30%以上,發射器就被打開。雖然阿聯酋氣像專家預測艾恩地區無雲或無雨,但整個夏天該地區仍出現了52 場降雨。世界知名大氣物理學研究中心——馬克斯-普朗克氣像研究所負責監督這個計劃。該研究中心前任主任哈特穆特·格拉斯爾(Hartmut Grassl)教授表示:“這項技術用途廣泛,例如,將水輸入至干旱地區。或許,這是對人類而言最重要的技術。”

采用這項技術將節省巨額開支,使用它增雨每年耗資600萬英鎊,而海水淡化的成本則高達4500萬英鎊。建造一套電離裝置造價約為700萬英 鎊,而一座海水淡化裝置的建設成本為8.5億英鎊,這還不算運營成本。一些科學家對這項技術在艾恩地區使用的效果持質疑態度,因為阿布扎比是沿海國家,夏 季到來時,空氣會從溫暖的海洋中集聚水氣,然後落於地面,從而誘發降雨。

不過,在電離裝置啟動後不久艾恩地區便出現降雨以及降雨的次數仍令研究人員十分好奇。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從事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彼得·威爾德爾 (Peter Wilderer)教授親身體驗了國際大都市系統公司的實驗,並支持這項科學突破。他說:“我們在實現一個重要目標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即在全球氣候顯著變 化的時候,增加淡水資源的可利用率。”

沙漠地區人工降雨技術原理

國際大都市系統公司科學家利用電離裝置生成稱為電子的帶負電荷的粒子。

電子具有吸附塵埃微粒的天生本領。塵埃微粒經常存在於沙漠地球的大氣中。

塵埃微粒通過對流由發射器送上高空,與陽光到達地面後釋放熱量生成的氣團彙合。

一旦塵埃微粒到達生成雲的合適高度,帶負電荷的粒子將吸引空氣中漂浮的水分子,令其在周圍凝結。

如果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氣,會誘使數十億個水滴形成雲雨。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