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消息,美國《時代》周刊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0年十大醫學突破名單,“可降低HIV感染風險的抗艾藥”、“試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確測定胚胎健康狀況”、“成功培育人造卵巢”等成果入眩
1.可降低HIV感染風險的抗艾藥

目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確定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對預防HIV的好處,公共衛生專家發出警告說,即使最終結果證實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它也不能取代最好的預防方法:安全性生活和使用避孕套。這是因為所謂的暴露前預防方法的工作原理,是讓高風險人群在接觸這種病毒前服用抑制HIV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樣做能促使該藥盡快對抗HIV。但是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不會像疫苗一樣,激活免疫系統預防感染。
2.人造細胞

文特爾希望他的發現將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第一個實驗室制造的生物。通過混合和匹配遺傳物質並與適當的化合物結合,文特爾正制造出可能充當新型生物燃料的生物體,通過允許研究人員將現成不同流感病毒株擺在實驗室的架子上,他制造的生物體甚至可以加速流感疫苗生產。
3.老年性痴呆症血液檢測

新的檢測手段通過分析血液中二十多種蛋白,診斷老年性痴呆症的准確率高達80%。這只是旨在提前發現和確定老年性痴呆症的一系列最新手段之一,這些手段還包括測試脊髓液。提前確診可以幫助患者充分利用行為干預手段,如保持社會接觸和學習新事物以保持大腦活躍,從而減緩老年性痴呆症造成的智力衰退。
4.FDA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療偏頭痛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療偏頭痛意味著,保險公司可能要支付患者使用肉毒杆菌的治療費用。幾個月注射肉毒杆菌的費用達到數千美元。專家們表示,現在仍很難預測哪種類型的頭疼患者能夠成為最大受益者,但至少偏頭疼患者不必偷偷摸摸地找到整形外科醫生,緩解他們的痛苦,他們也不必為這種治療自掏腰包。
5.修訂心肺復蘇術急救指南

心肺復蘇術的新規定更加注重胸部按壓,有時可以輔以口對口人工呼吸。近年來,一系列研究發現,未經專業培訓的人更適合實施胸部按壓——即便是在經過專業培訓的急救人員的幫助下,那些僅接受胸部按壓的患者的存活幾率同接受心肺復蘇術的存活幾率一樣大。再加上需要心肺復蘇術急救的患者當中只有30%接受了這種手段的處理——部分原因是未經專業培訓的人不願實施這種他們認為相當復雜的處理,美國心髒學會被迫對心肺復蘇術的急救指南做出修訂。
新的急救指南建議,包括經過專業培訓的醫療急救人員在內的所有救助者,將心肺復蘇術的當前順序顛倒過來,先進行30分鐘的有力胸部按壓,接著再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美國心髒學會專家稱,針對那些心髒可能處於危險的人,首先要考慮的是使心髒再次跳動起來,而以胸部按壓開始急救,則可能將心髒停止跳動帶來的損害降至最低程度。
6.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

據一些專家說,人們早就期待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做出這樣的決定, 2007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這種藥物可增加服用者的心髒病發作風險。當時該局在梵帝雅的標簽上第一次提出警告。對該藥的安全性進行的一項政府評估顯示,世界領先的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公司在1999年梵帝雅打入市場後不久,就知道它可增加心髒病風險。最新研究顯示,名叫Actos的類似藥物似乎不會給心髒帶來相同風險,對那些感覺梵帝雅效果不錯,但是在最新限令的影響下,很難買到該藥的患者來說,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7.驗血可診斷心髒病發作

如果醫生將這種血液檢測與現有的心髒病發作風險診斷手段--包括胸疼症狀和家族疾病史--結合在一起,確定患者屬於高風險還是低風險人群的准確率將比單純使用傳統手段提高16%。期待血檢本身能夠預測心髒病發作還不切實際,至少目前如此,但對於那些高危患者來說,它可以充當一個早期預警信號。也許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這些患者便可以預防心髒病發作。
8.試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確測定胚胎健康狀況

科學家通過拍攝受精後前幾個小時的晶胚活動情況,可以確定一個晶胚是否能繼續發育下去和存活好幾天,而不是死掉。確保得出正確結論的其他標准包括:晶胚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所用的時間,以及它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進行這種分裂。下一步是對這種以視頻錄像為基礎的評估進行試管受精臨床試驗,確定這一分析結果是否能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寶寶的概率。
9.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人造卵巢培育成功帶來的最為直接的影響是,可以幫助人工受精(IVF)領域的技術人員提高成功率。目前,當女性為某個人工受精治療周期捐贈卵子時,她們提供了各種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發育越不成熟的卵子 受精變成胚胎的可能性越校
如果技術人員可以在實驗室中使不成熟的卵子發育完全,那麼這就能幫助每個人工受精治療周期在令患者懷孕並最終產子的過程上更加有效。此外,人造卵巢或許還能幫助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這樣的患者不能產生成熟的卵子),讓她們利用人工受精技術擁有自己的寶寶。
10.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細胞

直到現在,在使用皮膚細胞培育iPS細胞時,研究人員仍需將皮膚細胞暴露在兩種病毒以及致癌基因環境下,而後通過“編程”使其進入類似胚胎的狀態。現在,波士頓的科學家已成功利用另一種被稱之為“RNA”的基因,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風險。在培育iPS細胞方面,這項技術的效率大約是其他傳統方式的100倍。科學家的目標是能夠在未來使用干細胞充當新健康細胞的來源以取代被疾病破壞的細胞。在朝著這一目標前進過程中,上演這一新發現的波士頓科學家無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