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極寒之地 生吃鹿肉的涅涅茨人

人文地理

導讀 【導語】:生活在俄羅斯極寒之地的涅涅茨人就像與鹿合為一體一樣,從生下來脫離母體之後,就躺在鹿皮做的被褥裡,再長大一點,就跟著父母學習如何馴鹿,長大成人之後,他們就成了馴鹿的牧民,一生都與鹿息息相關… 涅涅茨人一年有260天生活於冰雪之中,主要以馴養馴鹿為生。他們是俄羅斯西北方居民,20世紀晚期約34,000人。 涅涅茨原意為“人”,其祖先住西伯� ...

【導語】:生活在俄羅斯極寒之地的涅涅茨人就像與鹿合為一體一樣,從生下來脫離母體之後,就躺在鹿皮做的被褥裡,再長大一點,就跟著父母學習如何馴鹿,長大成人之後,他們就成了馴鹿的牧民,一生都與鹿息息相關…


涅涅茨人一年有260天生活於冰雪之中,主要以馴養馴鹿為生。他們是俄羅斯西北方居民,20世紀晚期約34,000人。

涅涅茨原意為“人”,其祖先住西伯利亞西南部。涅涅茨人是北極凍土帶馴鹿牧民、漁民和獵人(特別是獵野鹿)。但有幾個小型森林居民集團,以漁獵為本,主要使用馴鹿作運輸工具。

涅涅茨人有3萬(1979年),占全俄羅斯人口的0.01%。涅涅茨人主要分布在涅涅茨民族區、亞馬爾—涅涅民族區、泰梅爾(多爾干—涅涅茨)民族區(2.58萬人),其余居住在漢特—曼西民族區、科米自治共和國等地區。

涅涅茨語屬烏拉爾語系薩莫迪語族,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目前,涅涅茨人是講烏拉語系薩莫耶德語支語言的最大集團。涅涅茨人信奉薩滿教,後部分人改信東正教。涅涅茨人,舊稱薩莫迪人、尤拉克人。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丁零”人。

中國漢代時丁零人游牧於薩彥嶺地區。因戰亂一批丁零人沿葉尼塞河向北遷移,到達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過了烏拉爾山。他們吸收一部分當地居民的語言和文化成分,逐漸形成新的民族—薩莫迪人。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涅涅茨人居住的地區全被俄國征服。十月革命後建立了涅涅茨民族區(1929年7月15日,屬俄羅斯聯邦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亞馬爾—涅涅茨民族區(1930年12月10日,屬秋明州)、泰梅爾民族區(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涅涅茨人自古以養鹿、捕魚、狩獵為生,現在涅涅茨人居住的地區成為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在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3800公裡的西伯利亞城鎮納德姆外。

盡管考古學的證據指出馴鹿馴養的起源於2000多年前,但涅涅茨族的大規模放牧傳統不超過400年歷史。由於俄羅斯帝國從莫斯科向東擴張,其他當地人在逃亡途中侵入了涅涅茨人的馴鹿獵常涅涅茨人轉而進行馴鹿放牧,這使得他們避開不斷湧入的人口,帶著他們完整的生活向北遷移。

有些地區已由突厥諸語言和俄語取代薩莫耶德各種方言。在蘇維埃政府統治下,改進了公社式集體生產,仍以飼養馴鹿為主要活動。傳代以父系為宗,凡同祖氏族各有其住地,並有共同墓地、祭祀場以及氏族標記;氏族內部禁止通婚。婦女處於附屬地位。巫醫分為若干等級,各司專職。

“一位(涅涅茨)牧人要依賴領頭馴鹿的本領。當迷失在大風雪中而毫無希望找到露營地時,他會通過觀察領頭頭鹿找回家的路。如果領頭鹿猶豫,或者打噴嚏,那就表示要橫過冰河,牧人會返回,並尋找新的過河地點。”

依據慣例,涅涅茨兒童會在寄宿學校中度過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因為他們的家人要帶著自己的馴鹿群四處遷徙。一旦這些兒童接受完教育,並且能熟練地使用涅涅茨語和俄語,他們就必須作出一個選擇:重返他們的游牧傳統,或是融入俄羅斯的主流。

涅涅茨牧人和馴鹿已經成為一個整體——就像 AndreiGolovnev在談文化中寫的那樣“人和鹿幾乎成為一體……新生嬰兒離開子宮後首先接觸的就是接生婆給裹上的鹿皮。而人死之後也同樣是用鹿皮包裹。從出生到死亡,人的生活與鹿息息相關。感謝這些鹿。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