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哥倫比亞的評價,大多是不好的詞:毒品、暴力、綁架、缺乏發展,失敗的教育、政府的無能和腐敗,這些源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印像,一直在影響著哥倫比亞在世界範圍內的聲譽。人們對哥倫比亞這個地名充滿了恐懼。

但是,在這次哥倫比亞的旅程中,通過跟商人、出租車司機、政客、協會、大學和各種我們能夠遇到的人交談,我感受到經過8年烏裡韋政府治理的哥倫比亞, 正在走上一條回報之路,回報經歷幾十年苦難的哥倫比亞人民。最主要的改變是“安全”,這是一場持久的戰鬥;與此同時,政府在加快辦事效率、組織並建立強有 效的制度、吸引投資、促進行業協會發展、舉辦各類論壇,以及建立雙邊貿易方面,有長足發展。而從旅游的角度,她從一個人們害怕到達的印像,正在轉變為一個 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哥倫比亞地處南美大陸的西北角,通過巴拿馬地峽與中美洲相連,是南美國家中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個大洋出海口的國度。安第斯山脈的三條山麓自南向北穿過其中,哥倫比亞內陸的主要城市便是這樣依山而建。自低而高,可見熱帶特征、溫帶特征,以至雪山這種熱帶難得一見的景色。

熱帶氣候,加之略帶高原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哥倫比亞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因此,哥倫比亞也被世界基因學界稱為“人類的諾亞方舟”,當地人更是自豪地稱自己的國家擁有“超級生物多樣性”。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自然條件,哥倫比亞的內陸城市並不像其他熱帶城市那樣炎熱,充沛的降水使得當地的氣候更像是溫帶的春天一樣宜人。常年20攝氏度的波哥大和永恆春城麥德林便是其中的代表。

哥倫比亞以開采黃金歷史悠久、黃金制品精美而馳名世界,所以素有“黃金之國”的美稱。在哥倫比亞首都有世界上獨具一格的黃金博物館,在安第斯山中還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湖泊——黃金湖,就連聖菲波哥大的最大機場也叫黃金機常

行走在哥倫比亞,最奇怪的現像就是在貧民區這樣的地方卻能見到每個城市裡最漂亮的公共設施,如圖書館、公園、醫院、橋梁等等。標新立異的設計和完備的 設施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似乎這樣的建築出現在富人區才是合理的。當地向導的說明卻讓人眼前一亮:政府之所以將貧民區的服務設施標准提到很高,就是為了 讓窮人們感受到自己並沒有被城市所遺忘,政府在致力於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這種“被重視”的感覺使得窮人們也認識到自己應該為了城市發展做出貢獻。這種心 理上的互動,大大降低了當地貧民的犯罪率,也使得他們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這點對於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國家整體環境的改善除了政府的努力外,還有當地民眾與生俱來的善良融於其中。哥倫比亞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自然淳樸。加勒比沿岸的黑人、安蒂奧基亞 省區的白人、波哥大當地的各色人種、咖啡產區典型的印第安後裔,均是如此。無論行走在哪個城市,都會有人與你熱情打招呼。在各個景點經常可以見到志願者, 他們向游客介紹當地景點和城市變遷,其中不乏青少年,而他們正是這種變遷的最大受益者。當你向當地人問路時,他們甚至會親自帶你去你要去的地方。


不同於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哥倫比亞的生活節奏比較舒緩。上午和下午有例行的咖啡時間,飯後是漫無目的的閑聊,似乎沒什麼可以讓人緊張的事。從不會因 為無序或擁擠而發生無謂的爭吵,甚至在路上都基本不會發生汽車並線這種行為。天性慵懶造就了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也給了當地人最大的快樂。

如果你就此認為哥倫比亞人散漫,那就錯了。不同於其他拉美國家,哥倫比亞人的工作作風十分嚴謹,其認真是其他拉美國家不能比擬的。同一個人在生活中的慵懶和工作中的嚴謹有時候讓你覺得你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人。

而這種嚴謹的態度加之國家對吸引外資的重視使得哥倫比亞成為近年來拉美國家吸引外資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而她慵懶的另一面也讓她成為拉美地區最幸福的國度之一。


發現每個區域的競爭優勢的過程很有意思,哥倫比亞是個個性分明的國家,每個區域的個性也相當分明,分型化的地域政治和不同區域的發展策略,讓我們看到 一條在遵循傳統文化、傳統產業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的國際競爭策略:每個區域的行業協會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整合一個行業裡幾乎所有的企業,齊心協力打 入國際市場,而不再是內部人之間的頭破血流、惡性競爭。而政府和協會一起,關注各行業員工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哥倫比亞人骨子裡那些天分,“企業社會責任” 是我這一路聽到的最多的用詞。

政府報告顯示,哥倫比亞的第二輪發展浪潮正在興起。如何創新?根據2032年的計劃,哥倫比亞將商業的焦點放在了區域競爭中的世界級發展目標。由 70%民眾參選選出的新政府,承諾將為哥倫比亞帶來持續強勁的經濟發展動力,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遇,給數百萬仍生活在貧困線的民眾以希望,徹底走出 暴力和毒品的陰影。顯然,這是一場持久的戰鬥。

哥倫比亞早已經不是那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危險之國,華麗的轉身之後,哥倫比亞人常說:哥倫比亞,唯一的“危險”便是你會不願意離開。
(圖:七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