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日前來到近期備受關注的故宮大高玄殿,就騰退工作進展進行視察。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在彙報時表示,目前,故宮已接收大高玄殿南院全部和北院的部分古建築,並派保安24小時駐守,按照計劃,今年11月15日冬季供暖開始前,大高玄殿騰退工作將全部完成,所有建築完整交還故宮博物院。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高玄殿正殿、配殿、九天萬法雷壇等主要建築已基本騰空,封閉的房屋門窗上均貼有7月5日的斷電通知,但最醒目的“天圓地方”建築——北院的乾元閣目前仍無法進入。故宮博物院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北院尚有配電室、鍋爐房等功能建築未能及時騰退,按照協議,北院將於11月15日供暖季開始前全部騰空。目前已完成騰退的古建單體普遍存在問題,部分整體結構下沉,台基破損尤為嚴重,望柱大部分缺失,故宮已經啟動大高玄殿建築保護規劃和維修方案的制訂工作,但將來是否對外開放還未確定。
“大高玄殿的騰退工作,難度不亞於恭王府的接收。”陪同委員考察的市文物局負責人也發出這樣的感嘆。他介紹說,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高玄殿是我國唯一的明、清兩代皇家道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但由於年久失修和長期以來的不合理使用,建築殘損嚴重。接收工作完成後,當務之急就是勘察現嘗評估險情,市文物局將在修繕方案、規劃審核等方面積極支持故宮,此外還將繼續推動文物保護單位不合理占用情況的解決,力爭在“十二五” 期間有新的工作成果。
現場探訪
藻井垂吊燈 古樹鑽涼棚
跟隨政協委員,記者第一次走進了神秘的大高玄殿。因為被占用了整整60年,院內“見縫插針”建起了不少新建築,原本寬敞的空間顯得十分局促。一排新建辦公室正好盤踞在琉璃門與正殿之間,與兩旁的配殿間隔不超過5米,辦公室的“房檐”是略顯簡陋的遮雨棚,棚子上留了個洞,好讓一棵古柏艱難地探出頭來。
原來的使用單位把大高玄殿的完整建築群分成了“北院”和“南院”,因為新建築還沒來得及拆除,中間不能通行,從南院到北院,必須繞行景山東街。北院的九天萬法雷壇是原來的後殿,雖然已經騰空,仍然鋪著老式的木地板。抬頭看,一座金漆藻井保存完好,華麗非凡,但藻井的金龍頭上纏著電線,一盞白色的吊燈正好從龍口中垂吊下來。
大高玄殿建築的精華是最北端上圓下方形制的兩層樓閣,寓意“天圓地方”,彩漆斑駁的建築大門緊鎖,前面仍停滿了原使用單位的車輛。一位政協委員指著漢白玉基座上僅剩一半的獸頭告訴記者:“這就是被車撞壞的。”
委員聲音
文物騰退必須有法規“保駕”
“政協提這個提案18年了,終於得到解決,太令人激動了。”視察之後的座談會上,不少老委員都用這句話作了開場白。
據了解,早在八屆市政協會上,就有委員呼吁盡快騰退大高玄殿。尤其近幾年來,市政協多次組織委員到大高玄殿實地調研情況,撰寫提案、建議案……最終推動了騰退工作的開展。
委員們一致認為,大高玄殿的騰退經驗值得好好總結,“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歷史名城保護是不可缺失的一環,但關鍵是要有法可依,推動騰退工作才能‘有底氣’。”委員們呼吁,北京應進一步完善現有文物保護法規,明確規定文物占用單位的職責和權限,依法逐步開展文物騰退工作,讓更多有價值的文物建築“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