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藝大觀 南北名粽齊聚會

民俗

導讀對於端午的起源,其實有種種說法,不論哪個傳說是真,我們在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卻年復一年的流傳下來。從承載古人無限哀思的祭祀工具,到現在人們一年一食的節日小食,雖然粽子退卻了濃重的歷史印記,但單一的餡料,不變的制作手法也讓人們變的食之無趣。沒關系,讓我帶你到粽子的大千世界裡看一看,瞧一瞧,陪你細數大江南北的特色名粽,飽覽世界各地的新奇粽� ...

對於端午的起源,其實有種種說法,不論哪個傳說是真,我們在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卻年復一年的流傳下來。從承載古人無限哀思的祭祀工具,到現在人們一年一食的節日小食,雖然粽子退卻了濃重的歷史印記,但單一的餡料,不變的制作手法也讓人們變的食之無趣。沒關系,讓我帶你到粽子的大千世界裡看一看,瞧一瞧,陪你細數大江南北的特色名粽,飽覽世界各地的新奇粽子,相信你會對粽子文化有不同的認識。

蛋黃鹹肉粽

干貝鹵肉粽

裹蒸粽

堿水蓮蓉粽

養生八寶粽

黃米粽

南北名粽齊聚會

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盯鴨肉盯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內外。

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

堿粽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

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也有人蘸白糖來吃。

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堿水粽,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三角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廣西粽子: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

在粽子包制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堿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堿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制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堿香味,亦有誘人食欲的色彩。

國外粽子千姿百態

日本的粽子: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別具一格。

朝鮮的粽子: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成它為“車輪餅”。

越南的粽子: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越南人方形鹹粽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緬甸的粽子: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新加坡粽子: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而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裡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的粽子: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泰國的粽子: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緬甸粽子和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一番風味。

菲律賓的粽子: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一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干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秘魯的粽子: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

委內瑞拉的粽子:每逢聖誕來臨,家家戶戶包裹粽子,這已成了應節一景,屆時,連平日賣點心的店鋪也堆滿了粽子。這種粽子以玉米面為主料,以火腿、腊肉或香腸為餡料,還加進橄欖、葡萄干,用新鮮蕉葉包成長方形,每個重約半公斤,焙干蕉葉,粽子即熟,剝開粽子,清香四溢。吃粽慶節,別有一番情趣。

柬埔寨的粽子: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腊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哥斯達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特色粽子的新鮮趣聞

歷史最悠久的粽子: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

最大的粽子:廣西壯族出現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放50公斤淘淨並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復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像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剝而吃之。

最早的速凍粽子: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國食品行業第一顆速凍粽子,此後15年來始終堅持推動粽子行業的發展創新。

.pb{} .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體";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 .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 分頁 */ .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體",sans-serif;} .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 .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 .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 .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精選文章: 民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