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

景點

導讀天水市是甘肅省第二大城市,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現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總人口328萬人。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稱。"天水",是當地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最早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 ...


天水市是甘肅省第二大城市,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現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總人口328萬人。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稱。"天水",是當地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最早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遠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區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廝殺加上連年的干旱,使當是繁華、富饒的上城變得殘垣斷壁,民不聊生。傳說,在一天夜裡,正當人們進入夢鄉的時候,忽然天空狂風呼嘯,雷電交加,隨著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地面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於是形成一湖,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當時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設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1949年8月3日,天水縣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轄天水、甘谷、武山、徽縣、兩當、通渭、秦安、清水8縣。同年12月,天水分區改稱天水專區。
1950年2月,析天水縣置天水市,以城區為其行政區域。5月25日,平涼專區析出莊浪縣劃歸天水專區;撤銷岷縣專區,所屬隴西、漳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縣、兩當、武山、漳縣、甘谷、清水、莊浪、隴西、通渭11縣,81個區公所,614個鄉。
1952年,天水專區轄91個區公所,635個鄉。1953年7月6日,張家川自治區成立(1955年10月改稱縣)。同年底,天水專區轄1市12縣887個鄉。
1956年1月,天水專區的隴西縣、通渭縣劃歸定西專區,武都專區的禮縣、西和、成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的莊浪縣劃歸平涼專區。同年底,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禮縣、西和、成縣、徽縣、兩當、武山、漳縣、甘谷、清水、張家川12縣,67個區,531個鄉,9個鎮,9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4月4日,撤銷兩當並入徽縣。4月8日,撤銷武都專區,所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5縣劃歸天水專區。9月5日,撤銷西和縣、禮縣,合並成立西禮縣。撤銷徽縣、成縣,合並成立徽成縣。12月16日,天水專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專區。12月20日,撤銷天水縣劃歸天水市。撤銷甘谷縣,甘谷、漳縣、武山合並成立武山縣。撤銷張家川縣和清水縣,合並成立清水回族自治縣。同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禮、徽成、武都、文縣8縣。129個人民公社,4個街道辦事處。
1961年11月15日,恢復武都專區。原劃歸天水專區的武都、宕昌、康縣、成縣、文縣仍劃歸武都專區。12月15日,恢復天水、甘谷、漳縣、兩當、西和、禮縣、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漳縣劃歸臨洮專區。至年底,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禮縣、徽縣、兩當、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等10個縣,60個區,440個人民公社,4個街道辦事處。
1963年10月23日,撤銷臨洮專區,將其所屬漳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轄1市11縣,482個人民公社,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1969年10月1日,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23個人民公社,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1980年,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32公社,5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983年,政社分設,改社為鄉。
1985年7月8日,撤銷天水地區,天水市升為地級市。原屬天水地區的西和、禮縣、徽縣、兩當4縣劃歸新成立的隴南地區,漳縣劃歸定西地區。新設秦城、北道2區。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138個鄉,11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5月30日,武山縣遠鴛鴦鄉改為鴛鴦鎮。
1998年11月16日,北道區甘泉鄉改為甘泉鎮。
至2002年底,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40個鎮,109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 。經國務院批准,從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區更名為秦州區、麥積區。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