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閬中市老觀鎮

景點

導讀 老觀鎮位於閬中市東北部,東通儀隴、巴中,南至閬中,西向蒼溪,北上旺蒼、廣元。該鎮依山鄰路,交通方便,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四周風景秀麗,歷為軍、商要地。 歷史文化 老觀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老觀場場址,原為古奉國縣城的遺址。南朝梁武帝天監八年(公元509年)在此置白馬義陽郡。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馬義陽郡為白馬郡並置奉國縣,以此地 ...

老觀鎮位於閬中市東北部,東通儀隴、巴中,南至閬中,西向蒼溪,北上旺蒼、廣元。該鎮依山鄰路,交通方便,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四周風景秀麗,歷為軍、商要地。

歷史文化

老觀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老觀場場址,原為古奉國縣城的遺址。南朝梁武帝天監八年(公元509年)在此置白馬義陽郡。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馬義陽郡為白馬郡並置奉國縣,以此地始附於魏,故以奉國為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省奉國縣,奉國縣以此撤廢,不再恢復。奉國縣自建縣至撤廢歷經729年(公元555年—1283年)。後更縣為奉谷鄉,清代為重錦鄉,建國後為老觀鄉,1985年老觀鄉撤鄉建制為老觀鎮。老觀自撤縣至今又有700多年歷史。現老觀場鎮面積3平方公裡,其中古鎮面積1.5平方公裡。

老觀名勝古跡完好,遺存眾多。有4公頃的歷史街區,古建築群;有長1000余米獨具特色的古街;有錯落有致的古民居;有獨具匠心的廟宇;有雄偉壯觀的魁閣、牌坊;有標炳史冊的紅色文化。它們在歷史的塵煙之中,年代久遠的建築,許多雖遭到自然地理位置或人為的破壞,但遺留下來的便成為攜帶著遠古氣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文化珍奇。她們古樸而精致的輝煌和這裡保持著歷史原貌的街道民居、革命遺址一起,構成了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人類遺產,是研究古建築及巴蜀文化不可缺少的現存文物,也是發展老觀旅游的重要資源。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李先念率領紅四方面軍在此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和中共蒼溪縣蘇維埃政府,紅三十軍軍部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等重要機關設置老觀,發動了老觀農民暴動、夜襲老君山、三戰雞山梁等著名戰役,一大批紅色標語和革命遺址至今閃爍著紅色的光芒。

走過1400多年歷史的老觀,留給今人眾多回憶:奉國寺遺址、古糧倉、古柵門,以及史稱“三譙”、漢武帝時重要的臣僚譙壟譙玄、譙瑛等知名歷史人物。

譙玄廟曾為當地一重要寺廟。當年譙玄老死家鄉,漢光武帝詔令閬中地方官為其立廟祭祀。而今譙玄廟不存,但譙玄的名字卻融入為紀念他而得名的譙廟子村。老觀集市處,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糧倉,在一民居家中,當年糧倉倉室仍在,倉角下有出糧的孔道,置有可上下滑動的木板。如今雖然院牆壁已改造,但石砌牆壁中兩塊斷碑上,“本縣愛民如子”等字樣仍清晰可見。

老觀同樣是中國西漢著名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故鄉。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復姓落下,名閎,字長公,中國古代西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太初歷的主要創立者。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漢武帝時任待詔太史,渾天說創始人之一。曾制造觀測星像的渾天儀,創制“太初歷”,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在天文學上有較大的影響。

2004年09月16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為“落下閎小行星”,以此紀念在西漢年間創造出中國歷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優良歷法《太初歷》的著名天文學家落下閎。

燈戲文化的濃郁氣息:從古至今,老觀的人們演燈戲,看燈戲,議燈戲。燈戲是老觀鎮的歷史品牌,也是現代老觀人的驕傲。作為歷史上的“燈戲窩子”,燈戲的“根”太深、“源”太長。1000余年來,老觀燈戲文化的光芒,曾燭照過大半個閬中,並輻射到蒼溪、旺蒼、廣元、南充等縣市廣大農村,因而有人又稱燈戲為“川北燈戲”。

每當喜慶的節日,竹馬、牛燈、旱船、錢棍、腰鼓便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巴蜀民歌經曲《晾衣裳》,老觀人至今仍在吟唱:清早起來去趕場,摘片樹葉吹響響……展示著濃郁的鄉土文化氛圍和老觀人民的喜樂。

永遠的精神食糧民歌:老觀的民歌、小調、紅軍歌曲十分豐富,有“民歌之鄉”的美譽。

交通

位於閬中市東北45公裡。中巴40分鐘可以到達,打的接近100元,客車10元左右,場鎮摩的居多。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