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文石海是國家地質公園,是四川省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宜賓市興文縣城南 20 公裡處,距成都 400 公裡 ,重慶 290 公裡。興文石海集天坑、石林、溶洞三大喀斯特奇觀於一身,被中外專家鑒定命名為“興文式喀斯特”,其旅游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之高,為世人公認。1983年,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考察興文石海後,激動不已,留下墨寶,贊譽為“天下奇觀”。公園內洞穴縱橫交錯,天坑星羅棋布,石林形態多姿,峽谷雄偉壯觀,瀑布靈秀飄逸,湖泊碧波蕩漾,自然景觀優美,各類天然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僰族、苗族文化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公園由興文石海園區、僰王山園區、太安石林園區、凌霄山園區和大壩鯢源風光園區構成,總面積約156km2。
位於興文縣城南25 km的石林鎮,是興文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園區之一。園區主要景點有:大規模地表石海、天下第一的大漏鬥(天坑)、中國游覽裡程最長的溶洞以及各類天坑群。該園區喀斯特景觀類型最多、最齊全,全面反映了川南地區特定自然地理和地質條件下喀斯特發育過程的基本特色。園區內有小岩灣、大岩灣等天坑群,是中國境內發現、研究和命名天坑最早的典型地區。以天泉洞為代表的溶洞群,規模巨大,保存完好,是中國著名的洞穴之一。地表石海分布面積達40 km2,石林類型多樣,千姿百態,是研究地表岩溶的絕好場所。形成地表石海的岩層是由距今約2.9億年的海相碳酸鹽。典型的地質剖面以及地層中保存的特殊沉積構造與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全面反映了該地區沉積環境和構造演化的歷史。

興文石海的天坑即大漏鬥,無論深度和直徑,都堪稱世界之最。大漏鬥周圍,絕壁千仞,甚為壯觀。石壁上有前國防部長張愛萍贊頌興文石海的石刻,更為景點灌注了文化內涵。興文石海的溶洞層層疊疊、縱橫交錯數十余裡。洞體恢弘高大,氣勢磅礡;鐘乳石千奇百怪,絢麗多姿。穹廬廣廈、石林仙姿、玉樹瓊花、雲步通幽等無數景點,讓人應接不暇,嘆為觀止。最為游人稱道的是瀉玉流光:一縷白光從70米高的天心眼上投射下來,如石破天開,劃破黑暗。同時一道天泉也從天心眼噴薄而出,與光交融,忽而生出五彩霓虹,忽而讓你感到幻影重重,讓人在洞中蒼穹下思緒起伏,遐想無邊。興文石海的地表石芽,綿延起伏,如萬頃波濤,蔚為大觀,故有“石海”之名。而無數奇峰異石從石海中脫穎而出,婷婷玉立,更令人稱奇叫絕。夫妻峰、翠屏古塔、七女峰、金龜戲狗熊等等,惟妙惟肖,堪稱絕世佳景。

興文縣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有蜀中第一苗鄉的美稱。在興文石海的苗寨,可以欣賞道地的苗家歌舞,可與苗家同胞共享夜晚篝火的激情。在苗家山寨的農家樂裡,可以盡情領略興文獨特的苗族風情。
作為興文世界地質公園最耀眼的一顆明珠的興文石海,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岩溶地址博物館。為了幫助人們理解和研究興文式喀斯特岩溶現像,景區內還建立了一個地質博物館,提供豐富的資料供人們參觀、學習和研究。
(圖片來源:美景博客、互動百科、魅力宜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