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中湧的能量

自然地理

導讀我不是什麼海洋學家,更不是地震學家,我以一個老海員對海的體驗來解釋海嘯的威力。 陸地上的人一般只知道海上的浪,但不知道航海者還將波浪分成兩大類,波短的稱為浪(Wave),波長的稱為湧(Swell)。前者的波長有小於1-2米的,且波峰較尖;後者的波長最大的超過200米,且波峰又圓又平。所以,同樣波高的一個浪與一個湧襲擊一個海灘時,後者的水量可能大於前者幾十倍 ...

我不是什麼海洋學家,更不是地震學家,我以一個老海員對海的體驗來解釋海嘯的威力。

陸地上的人一般只知道海上的浪,但不知道航海者還將波浪分成兩大類,波短的稱為浪(Wave),波長的稱為湧(Swell)。前者的波長有小於1-2米的,且波峰較尖;後者的波長最大的超過200米,且波峰又圓又平。所以,同樣波高的一個浪與一個湧襲擊一個海灘時,後者的水量可能大於前者幾十倍或幾百倍。例如高2米、長10米的一個波,與高2米、長200米的一個湧,其水量差約20倍以上。當一個2米高的浪奔向海灘時,一觸及海底,浪會被抬高,但它後勁不足,一下子就塌下了。當然,第二個浪會跟著來,但其間有將水四散至他處的機會。但是一個2米高、長200米的湧奔向海灘時,當一觸及海底,湧會被抬高,但它的後勁很長,不斷地有略低於2米高的水團湧上來,中間沒有斷續,則水面愈抬愈高,因此被抬高10倍是完全可能的。

●地形地貌與浪湧的關系

如果是一個口大底孝外深內淺的海灣,無論是漲潮、浪、湧都會被抬高。你可想像,當一桶水倒在足球場上,很快就不見了,當一桶水倒在一盆花中,水就會立即溢出盆外。當幾十平方海裡的浪湧一下子灌向一個又長又淺的海灣時,前面的浪受了阻,後面的浪會上爬至前面的浪而出現翻卷的浪,向觀潮者、拾貝者猛撲!

●湧不顯眼

海底地震發出巨大的能量;推動深海海水上下波動,就會引起很長很高的湧而傳向四方,在大海上通行無阻。由於它很長而高度不大,即坡度很小,湧頂又平又圓,連浪花也沒有,所以很不顯眼。它能平平靜靜地越過大洋而難以被人發覺,悄悄地靠近海灘,然後向海難附近的旅游者、休閑者突然襲擊。

●湧給船員造成很大困難

航海者在錨地與港內時,對湧的警惕應高於浪,因為湧的能量與水量大大高於浪。我曾操船於赤道幾內亞的巴塔港,被湧折磨得在三周內瘦掉5公斤,大使館的人上船後不久就會暈船。說是赤道無風區,看看確實是風平浪靜,但暗中的湧足以使全船船員一刻也不得太平,船被湧前後推、左右堯上下顛,系船的纜索不是被崩斷,就是被磨斷。有一次我拉響了警報,害得那個正在洗澡的水手長頭上滿是肥皂泡沫,下身裹了一條毛巾,就奔至現場帶纜;大副在嘣嘣響、要斷不斷的纜索中,勇敢地帶頭調整系纜,他知道這很危險,但他更知道這是在拯救全船。所以至今,我一直保存著“風鳴”輪當時全船的船員名單,我一直記得我們患難與共。

由於湧的能量極大,我碰到過湧還能“拐彎”的事。在卡薩布蘭卡港,一艘漂亮潔白的冷藏船進港後靠泊在我“興寧”號後一個泊位,我親眼看到了正當其船首的船員在系妥纜繩後離開沒一分鐘,其首倒纜即被湧崩斷,船首衝向前10米而觸及我船尾欄杆與尾航行燈。卡薩布蘭卡港築有結結實實的防波堤,湧在進人防波堤的口子後,要轉一個90度的彎,再走上一段路,才能到我們的泊位,看來是不可能的。它是一團水,沒有人和舵幫它轉向,但事實上它轉了向,鑽進港內深處來了,真是惹不起它,也躲不過它。

●湧在大海上與港內的威力大有不同

海上航行的船不必過分擔心湧的威力,只要海面寬闊,水又深,湧不會堆起來就沒事。在英版航路指南中,早已記載印尼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附近海面也曾幾次發生過海嘯,也有幾千人喪命,但是沒有記載航船為此遭滅頂之災的事。但是在港內或近岸處要特別提高警惕,作好一切准備。我很佩服中海的“桃花山”輪船長陳延與其勇敢的船員們,他們在印度洋CHENNAI港遭大海嘯突然襲擊時,能毫無猶疑地拉響警報,緊急拋錨又緊急棄錨,衝出災難之地,逃過這一大劫,其中也顯示出船長陳延具有臨危不懼的本能與高超的操船技能。

老船員常說:“大船怕大浪,小船怕小浪”,此話有一部分是正確的。其中所謂的大浪是湧也,因為湧長達100-200米,或超過200米,所以150米長的大船若遇到200米長的大湧,很可能大船的船體下方只有一個湧峰頂著。如果頂在船首,湧有多高,就會將船首抬至多高。若頂在船尾,不但船首埋在水中久久起不來,而且會將船尾抬高至多高,其後果是原在水中快速轉動的螺旋槳突然被抬至空中失去負荷而猛轉,有可能損壞船舶的動力設備。如果大船遇小浪,大船的船體下方可能有好幾個浪峰頂著,所以不會出現船尾抬高打空車與船首埋入水中久久起不來的現像。由於大湧的長度很長,所以它的坡度很校15米長的小船僅是湧長的一小段長,小船就顯得沒有什麼太大搖動,由於它重量輕,會隨湧上下,但並非說小船在大湧中就沒有危險了,因為大湧中有時也混雜了大大小小的湧與浪。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