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大橋,只能通過輪渡過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國成立以後,於1954年底,在萬裡長江上建起了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5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長江大橋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修建起來,截止2005年,長江宜賓至上海江段有已建成通車的特大型橋梁39座,在建的橋梁17座(不包括規劃中或設計中的橋梁)其中公鐵兩用橋梁4座:武漢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施工的特大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型梁橋,上層為4車道15米寬的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鐵路橋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9米。1960年1月南京長江大橋正式興建,1968年9月,大橋的鐵路橋首先建成通車;同年12月29日,大橋公路正式建成通車。其中江面上的正橋長1577米,其余為引 橋,公路引橋采用富有中國特色的雙孔雙曲拱橋形式。公路正橋兩邊的欄杆上嵌著200幅鑄鐵浮雕,人行道旁還有150對白玉蘭花形的路燈,南北兩端各有兩座高70米的橋頭堡,堡內有電梯可通鐵路橋、公路橋及橋頭堡上的了望台。堡前還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農兵雕塑。南堡下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公園。南京長江大橋共有9個橋墩,最高的橋墩從基礎到頂部高85米,底面積約400平方米,比一個籃球場還大。正橋的橋孔跨度達160米,橋下可行萬噸巨輪。 整座大橋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壯觀。尤其是晚上,橋欄杆上的1048盞泛光燈齊放,橋墩上的540盞金屬鹵素燈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晝,加上公路橋上的150對玉蘭花燈齊明,橋頭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盞鈉燈使大橋像一串夜明珠橫跨江上。
●蕪湖長江大橋
蕪湖長江大橋位於安徽省蕪湖,是中國已建成的規模最大、跨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公路鐵路兩用斜拉橋,也是一座現代化的標志性橋梁。鐵路橋全長10616米,公路橋全長6078米,正橋長2193米。該橋於1997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
該橋融入了當代20多項橋梁建設的最新技術,采用了新結構、新材料和新工藝,在世界建橋史上創出了十余項全國紀錄。其中大橋主跨312米采用連續鋼桁梁建成低塔公鐵兩用斜拉橋;在大橋三角網控制測量中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技術;主跨基礎采用直徑30.5米雙壁鋼圍堰結構;鐵路引橋采用40米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等新技術和新工藝,目前在國內或世界上均居第一位。其他幾項紀錄是:鋼梁連接采用安裝難度大、工藝復雜的大直徑30毫米高強度螺栓;橋梁荷載規模大,是公路橋的6倍;正橋鋼梁采用國產新材料14錳鈮;跨度最大的板桁結合橋梁;斜拉索斷面疲勞應力高;首次采用吊箱圍堰高樁承台泥漿護壁鑽孔樁新工藝;代塔斜拉橋塔內采用豎向預應力新技術;連續鋼桁梁架首次采用預應力索錨固索法代替實物和水箱重壓法。蕪湖長江大橋可謂集中國橋梁科技之大成。它的建成使我國鐵路橋梁的總體水平(設計、制造、安裝),步入世界公鐵兩用橋的先進行列。人們自豪地把蕪湖長江大橋稱為“世紀之橋”。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長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橋梁,位於湖北省漢陽的龜山和武昌的蛇山之間。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正橋長1155.5米,鐵路橋長1315米,公路橋長1670.4米。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開工建設,1957年10月建成通車。這使人們數千年盼望長江“天塹變通途” 的夢想成為現實,也使長期分割的武漢三鎮連為一體,從此打通了被長江隔斷的京廣線,是中國人民第一次跨越長江天塹的偉大勝利。
在大橋建設中曾得到了前蘇聯技術專家的大力協助和支持,首創了新型的管柱基礎結構施工技術,使水下的橋墩修建工作全部改在水面進行,這是我國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為以後各地大橋采用大型管徑的管柱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
武漢長江大橋,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建築特征。武昌、漢陽兩地建有離地面35米高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附屬建築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個大橋異常雄偉瑰麗。堡亭高出公路橋面8米,兩層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在橋頭堡內的地面大廳裡,有大型雕塑。橋面兩側,齊胸的鑄鐵鏤空欄杆上,鑄有各種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大橋兩側各有143塊花板對稱排列,花板內容取材於我國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孔雀開屏”、“鯉魚戲蓮”、“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引人入勝。
●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是京九鐵路上的一座大橋,位於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的長江上,大橋是雙層式公路鐵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7675米,公路橋全長4460米,正橋全長1806米。該橋於1973年12月開工建設,1993年1月公路橋建成通車,1994年鐵路橋建成通車。
它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我國在長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橋,也是我國目前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無論是橋的設計、施工工藝,還是新型建築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國迄今最先進的建橋水平。大橋鐵路引橋采用的無碴無枕預應力箱形梁,在我國建橋史上還是第一次。主河槽216米寬的大跨度,也居全國橋梁之首。我國第一次試驗的15錳鋇氮新鋼種在這座橋上首先使用。這座橋使用的鋼材、水泥、木材等建築材料,創造了我國建橋史上的最高紀錄。九江大橋墩頂到基礎最低底面,相距64米,相當於一座22層高的樓房。從鋼梁拱頂到基礎最低底面,高達132米,相當於一座45層的特大高樓。九江長江大橋建橋時間最長、跨度最大、耗資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