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繼“許昌人”頭蓋骨化石發現之後,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又發掘出土一批距今8萬-10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斷塊,包括額骨、顳骨外耳孔部、枕骨、頂骨等化石,共計12塊。這批人類頭骨化石斷塊是對上年度曾出土古人類頭骨靈井遺址 9號探方東隔梁進行發掘清理時發現的。至此,靈井遺址已出土頭骨斷塊28塊,其中2007年12月17日出土16塊。
考古隊領隊李占揚研究員說,由於新發現的頭骨斷塊的出土位置同去年相距較近,且不見重復現像,可能來自同一個體,但也不排除少數斷塊為另一個體的可能性。
2008年3-5月,按照河南省文物局的部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靈井考古隊對靈井遺址進行了進一步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10平方米。李占揚說,這12塊頭蓋骨化石斷片正是在此次挖掘中發現的,這也讓“許昌人”頭蓋骨更接近完整,但仍缺失面骨、牙齒化石。
去年12月17日,靈井遺址發現了“許昌人”頭蓋骨恰好被斷代為距今8萬至10萬年,填補了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的空白,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此次發掘,靈井考古隊還意外發現了300多件精美細石器出土,這些細石器類型主要有細石核、細石葉、端刮器、尖狀器和修背器等,石器的原料有燧石、瑪瑙和蛋白石。這些優質的石料均不產自當地。
細石器文化屬獵人文化,時代距今1-3萬年。專家認為,這批細石器的發現及出土層位的確定,對於研究細石器文化的起源與傳播、末次冰期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發現不僅增加了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文化內涵,還為研究我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過渡等問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材料。
對於靈井許昌人遺址埋藏如此豐富的古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重要信息,李占揚認為,靈井遺址是國內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遺址,因此,這裡甘甜的泉水可能起了關鍵的作用。他說,長期以來,人類占據利用這處泉水資源,使自身和文化得到較快發展,泉水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