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氣候變化事件簿

環境保護

導讀1750 工業革命前,大氣層含有二氧化碳水平為280ppm。 1898 瑞典科學家Svante Ahrrenius創出“溫室效應”這個名詞,並警告燃燒煤和石油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令地球溫度上升。 1955 美國科學家Charles Keeling發現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水平升至315ppm。 1979 在首次的世界氣候會議上,與會者提出證據顯示人類活動影響氣候。 1988 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韓森在參眾兩院聽證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氣候 ...

1750 工業革命前,大氣層含有二氧化碳水平為280ppm。

1898 瑞典科學家Svante Ahrrenius創出“溫室效應”這個名詞,並警告燃燒煤和石油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令地球溫度上升。

1955 美國科學家Charles Keeling發現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水平升至315ppm。

1979 在首次的世界氣候會議上,與會者提出證據顯示人類活動影響氣候。

1988 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韓森在參眾兩院聽證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氣候暖化的情況已出現”;世界氣像組織和聯合國的環境計劃署召集各國政府,成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評估氣候變化的科學數據。

1992 多國在地球高峰會上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框架於1994年3月正式生效。

1995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斷言“跡像的平衡顯示”人類活動對地球溫度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可能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也許是人類得到的最大一個警告。(注1)

1997 制定及通過《京都議定書》,訂明工業國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規定。

2001 在1998年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拒絕立法落實有關條款的規定。

2004 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創379ppm新高。俄羅斯簽訂及在國內立法落實《京都議定書》規定。

2005 2月16日,《京都議定書》生效。

2007 1月,中國公布《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注2)

2007 IPCC發出警告,若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全球氣溫將在未來一個世紀上升4.5℃,全球將有多達32億人缺水,2億至6億人挨餓,沿岸至少700萬戶家庭會被水淹。(注3)

2007 6月,中國公布《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注4)

2007 6月,出席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領導人共同發布聲明,為在2009年以前達成一項新的全球減排框架協議,排放全球大部分溫室氣體的經濟大國應在2008年底前,就各自為全球協議作出的具體貢獻取得共識。

2008~2012 38個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要在這段時間把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至低於1990年5.2%的水平。

注1

1995年IPCC報告的科學發現構成了京都談判和後來《京都議定書》的基礎,同時也促使大部分發達國家制定大規模的碳減排計劃。但是,這一共識並沒有被美國接受,其他人的努力也因為美國不願意提高能源價格而大打折扣。全球的排放繼續攀升,許多簽署《京都議定書》的西歐國家開始大張旗鼓地實施減排計劃。正在這個時候,中國和印度恰好剛剛開始經濟起飛,依靠的是一些具有巨大破壞性的技術;西方國家本來應該鼓勵他們采取一條更健康的發展道路,但這些發展中國家卻沒有尋求或者得到什麼幫助,這是最富悲劇性的。

——引自《變暖的警告》,比爾·麥奇本

注2

中國公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

(1)過去50年,中國平均氣溫升高幅度1.1度,比全球或北半球同期的速度都要快;與2000年相比,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升高1.3~2.1℃;2050年將升高2.3~3.3℃;

(2)氣候變化帶來了嚴重影響:水資源短缺/荒漠化;糧食安全受威脅;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告急;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受影響;公共健康受到威脅……

注3

IPCC新報告的發現中最吸引媒體注意的就是,科學家們比以前更加確信:至今的氣候變暖(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約一華氏度)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這次的報告用的不再是“可能”,而是“非常可能”,這意味著概率超過90%。但是多年來,那些著名的氣候研究專家曾經懷疑這個結論。

IPCC報告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減排數字,但也明確地提出必須迅速深刻地進行減排,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樂觀的方法。報告還預測說,即使我們的措施都是正確的,氣溫仍然會劇烈上升(即使我們現在立刻停止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每十年氣溫仍然會繼續上升0.2攝氏度),而且伴隨著所有的物理變化。但是,我們也有理由期待:如果美國能夠采取極端手段又快又狠地減排,氣溫可能會少升高2攝氏度,而走向失控的極地冰川融化也能得到制止。

——引自《變暖的警告》,比爾·麥奇本

注4

中國出台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我國已經做出的成就——

-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技術進步,提高能效;

-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

-開展植樹造林,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

-實施計劃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長;

-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可再生能源法》、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等相關政策;

-完善相關體制和機構建設。

(2)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政策——能源

-促進能源價格改革

-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場環境

-技術革新與自主化

-能源結構調整方向

(3)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政策——節能/節約

(4)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政策——其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農田、草場加強林業管理;減少城市垃圾填埋的甲烷排放。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