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家繪制的鸚鵡龍圖畫,好像一只巨大的鸚鵡。鸚鵡龍有結實有力的上下 齶,愛吃堅果,但是比鸚鵡在地球上生存時代要早6000萬年

鸚鵡龍的頭骨和現代鸚鵡頭骨的對照圖,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相似性科技訊 6月18日消息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道,科研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一種距今1.1億年前的一種恐龍長有像鸚鵡一樣的喙,能夠咬開堅果 ,就像一只吃堅果的巨大鸚鵡。科研人員把這種恐龍稱為鸚鵡龍,屬於角龍的一種。角龍恐龍是一種鳥臀類草食性恐龍,活躍於白堊紀後期。明顯的特征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後方骨質的的皺擼 這具鸚鵡龍化石2001年發現於我國內蒙古地區的戈壁沙漠裡。最近古生物學家對這具恐龍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頭骨的一些特征表明這種恐龍以堅果和種子為食。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保羅-瑟雷諾說,“這具恐龍化石頭骨和鸚鵡頭骨的相似性非常接近,鸚鵡是恐龍進化發展的後代,而鸚鵡以喜歡吃堅果而出名。”保羅-瑟雷諾和兩名中國同事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學會會報 B輯:生物科學》上,對這只恐龍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科研人員還找到了另外的有力證據證明這只恐龍喜歡吃堅果。瑟雷諾說,“這只恐龍胃裡有超過50塊的小石頭,能夠研磨它所吃下的任何食物,而這是和它3英尺的體長不成比例的。”相似地,鳥類砂囊裡的石塊數量和大小和鳥類的食物愛好是相關聯的。砂囊裡的石塊更多、更大表明鳥類吃的食物更堅硬,比如堅果和種子。瑟雷諾認為這只恐龍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食,稱之為“傾斜角度”咀嚼。“鸚鵡龍的兩齶向後、向上張開,而不僅僅是前後張合。”瑟雷諾說,“其他草食性恐龍和派性動物是不是采用同樣的咀嚼原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研究出恐龍吃的是什麼是一件艱巨的工作,不過科學家至少兩次發現了恐龍體內的食物殘存。比如科學家發現了一只昵稱為“萊昂納多”的恐龍胃部的食物殘存,表明它最後吃下了充分咀嚼過的樹葉。(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