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歷史上的寶石貿易

歷史

導讀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珍愛寶石,視為財富的像征。《漢書·食貨志下》說:“秦兼天下,幣為二等……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因寶石產地較為集中,以亞洲為例,主要集中在斯裡蘭卡以及伊洛瓦底江上游區域,各地方的人們要獲得這一珍物,不惜遠涉千山萬水,前往采購。因此,寶石成為古代貿易的重要商品,很早就加入到了對外貿易的行列,而雲南則 ...

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珍愛寶石,視為財富的像征。《漢書·食貨志下》說:“秦兼天下,幣為二等……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因寶石產地較為集中,以亞洲為例,主要集中在斯裡蘭卡以及伊洛瓦底江上游區域,各地方的人們要獲得這一珍物,不惜遠涉千山萬水,前往采購。因此,寶石成為古代貿易的重要商品,很早就加入到了對外貿易的行列,而雲南則是這一貿易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永昌郡地出光珠、琥珀、翡翠、水精、琉璃。”《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也載:“哀牢出水精、光珠、琥珀、琉璃、翡翠。”永昌郡地跨伊洛瓦底江上游廣大寶石產地,同時,永昌外通緬甸、身毒、大秦,內連中國內陸腹地,成為寶石貿易最繁盛的地區。唐宋南詔大理時期,民間私商貿易和官方朝貢貿易都包含寶石在內。當時,自外地輸入的寶石有琥珀、瑟瑟、光珠、玉石等。因大量珠寶玉石輸入,極大地美化了人們的生活,《蠻書》載:雲南婦人發髻及耳“多綴真珠、金、貝、瑟瑟、琥珀”。《新唐書·南詔傳》也說:南詔婦人“以兩股辮為發髫,耳綴珠貝、瑟瑟、琥珀”。

明代,雲南寶石貿易日盛,規模也最大。明中央政府曾在雲南置太監,就近經營寶石,凡采買先由轄官辦理,後與商賈貿易。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到雲南還描述了他在永昌城買琥珀、綠蟲的情況。由於大批珠寶玉石經雲南輸往內地,明朝時期,上至後妃命婦,下至平民仕女,莫不以擁有金玉珠翠首飾為榮。

清代雲南對外貿易中,寶石貿易仍占有重要地位,這方面的情況,眾多雲南地方史志都有記載。康熙《雲南通志》提到的寶石有琥珀、水晶、菜玉、墨玉、催生石、青花石、寶砂。乾露騰越州志》卷三說:“今商客之賈於騰越者,上則珠寶,次則棉花,寶以璞來,棉以包載。騾馱馬運,充路塞途。今省會解玉坊甚多,礱砂之聲晝夜不歇,皆自騰越至者。”道光《永昌府志·物產》也說:當時的商人為了購買寶石,“裹糧行數十日始至其處,購之甚難,貨之亦甚貴,若寶石、琥珀、墨玉之數則尤其貴,且遠者。”光緒《騰越廳志·土產》還說:琥珀、瑪瑙、珊瑚“從騰越達於省會,故州城八保街,舊訛為百寶街”。更有甚者,就連西方學者的著述中也不乏雲南寶石貿易的情況記載,足見雲南寶石貿易的影響程度。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