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冰河造景的國度

景點

導讀 ●比“魔戒”三部曲中更迷人的峽灣(Fjord) 有人說,如果沒有電影《魔戒》,小說《魔戒》的作者托爾金也許永遠不會想到,現實世界中居然真的可以找到他想像中的“中土世界”。看完電影,沒人會忘卻那浩瀚的深海中兩岸陡峭,氣勢恢宏的峽灣。沒錯,這部電影是在新西蘭拍攝的。不過,世界上最長的峽灣並不在新西蘭,而是位於長達220公裡海岸的挪威。 挪威的四大 ...

●比“魔戒”三部曲中更迷人的峽灣(Fjord)

有人說,如果沒有電影《魔戒》,小說《魔戒》的作者托爾金也許永遠不會想到,現實世界中居然真的可以找到他想像中的“中土世界”。看完電影,沒人會忘卻那浩瀚的深海中兩岸陡峭,氣勢恢宏的峽灣。沒錯,這部電影是在新西蘭拍攝的。不過,世界上最長的峽灣並不在新西蘭,而是位於長達220公裡海岸的挪威。

挪威的四大峽灣——蓋朗厄爾峽灣(Geirangerfjord)、松恩峽灣(Sognefjord)、哈當厄爾峽灣(Hardanger Fjord)和呂瑟峽灣的迷人景色被2004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未受破壞的自然美景之首”。納柔依峽灣是松恩峽灣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灣,綿延內陸達204公裡,一直伸展到了瑞典境內。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峽灣是由於冰川把地面刨蝕成巨大的谷地而形成的。當谷底低於海平面時,海水侵入後就形成了沿海地帶幽深的峽灣。挪威峽灣就是在冰川時期被覆蓋在歐洲大陸北部的巨大冰川在上萬年的時間裡,以每一千年半米的速度侵蝕形成的。

挪威峽灣與新西蘭峽灣不同的是,沿著挪威峽灣有農場和村落,一年四季對外開放,而且絲毫沒有污染。自從10000年前冰川退去後,峽灣為當地居民提供著豐富的水產、木材以及肥沃的土地。峽灣沿岸的土地在3000年前就開始被耕種了。自維京時代以來,就有船運通行於這些被保護的峽灣之間。

由於墨西哥灣暖流的升溫,挪威峽灣的氣候溫暖宜人,海水常年不會封凍。蘋果樹和杏樹在與阿拉斯加緯度相同的地方也能生長,不過即使是夏天,游覽者仍可在峽灣地區看到白雪覆蓋的山峰和冰川。

我們為此特別采訪了挪威峽灣資源(The Fjord Norway Resort)負責人OLAV LüHR先生,他向我們介紹說,他工作和居住的松恩峽灣就非常壯觀,而且很長,有一段20公裡長的著名鐵路Flamsbana。火車旅行的話要經過20個隧道,這也是全世界普通火車軌道最為陡峭的旅程。為了保證上下坡的動力,火車必須前後都有火車頭。他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列專門的觀光列車,而是當地的交通工具,每天按時運作,旅游的人可以在不同的站點下來觀光,再趕下一列火車或徒步走到下一站。Flamsbana列車的軟皮座椅被認為是歐洲最好的座椅。列車越過山巒,穿過隧道,經過峽谷和瀑布。據說世界上20個落差最大的瀑布中,有9個位於挪威,也是挪威最具魅力的景觀。

OLAV LüHR先生說,在他們那兒的小城鎮,只有300多位居民。我們問他,那這些人都相互認識吧,他說當然啦。真難想像一個城市裡的人相互都了解該是個什麼氣氛呀。不過,這個300人的地方每年要接待6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其中中國游客就達1.5萬人。

●上海的姐妹——奧斯陸(Oslo)

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EIU)每半年就會對全球大約130個大型城市的各項生活費用進行調查、統計和比較,包括房租、食品、服裝、娛樂和交通費用在內的200多項指標,並以美國紐約的物價水平為參照物加以衡量和排名,選出世界生活費用最高的城市。14年來,東京一直在這個“昂貴城市”榜上獨占鰲頭。2006年1月31日,該EIU公布了最新的統計結果,挪威的奧斯陸脫穎而出,一舉打破東京的壟斷,首次成為“冠軍”。

奧斯陸是挪威最大的城市,也是首都。傳說“奧斯陸”的意思是“上帝的山谷”,但在挪威語中,它指“山麓平原”。

奧斯陸最早建於1050年前後。1624年9月24日那一天,一場大火將奧斯陸整座城市燒得一干二淨。重建後,這座城市改名為克裡斯蒂安尼亞,並一直沿用至1925年。現在市內大教堂前還豎有克裡斯蒂安的塑像,用來紀念這位現代奧斯陸的創始人。二戰時,挪威被納粹德國占領。1945年挪威解放後,政府重返奧斯陸。

對於現代的上海人來說,奧斯陸可能只能算得上一個村莊,她的市政建設始終保持著濃郁的中世紀色彩和別具一格的北歐風光。市內看不到像上海那樣林立的摩天大樓,街道兩旁最多是6、7層高的樓房,建築物周圍是整齊的草坪和各色的花卉,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絢麗多彩。大街上的人遠比西歐、南歐各城市的人少得多。

挪威駐上海總領事諾和平(Fred Harald Nomme)先生在訪談中告訴我們,挪威人喜歡自然,在他們的觀念裡,人本來應該是居住在大地上的,他們很難想像如何生活在幾十米的高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居住在傳統的平房中,只有這樣,他們才睡得甜美。

奧斯陸是個起步很晚的城市。900多年前,這塊土地還只是奧斯陸峽灣的一個不到3000人的小商埠,一色的木房子,又矮又小,只有極少數的公共建築是用石頭砌築的。直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奧斯陸的許多文化特色仍然都是外來的,國內的有才之士不願留在奧斯陸,紛紛到更有發展前景的大都市去謀求機遇。即使到了20世紀初,它的人口也只有1萬多人。當時的奧斯陸,能夠聚集的也只能是一些探險家和滑雪愛好者,另外,市內還有不少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館等能從文化角度吸引一些來訪者。

到了19世紀80年代晚期,奧斯陸才開始成為國際性的都市。其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精神方面的原因是民眾在意識上的覺醒,物質方面的原因是由於石油工業所帶來的財富。這兩方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吸引了大批有識之士回到祖國。

提到石油出口,絕大部分人立刻會想到沙特阿拉伯,很少人會聯系到挪威。其實挪威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諾和平總領事向我們解釋道,“我們自己不需要石油,我們的電力是通過水力發電的。所以我們將開采的石油都用來出口。”看來,挪威人真的會算,冰川給她帶來的水資源給了他們的生活能量,而挖出的石油又換回了大把的銀子。

由於石油的開發給挪威經濟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文化藝術的活躍。許多靠獎學金在國外逗留的藝術家們也突然發現國內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他們忍不住回國看看。其中包括了世界著名的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

現在,奧斯陸的人口已將近5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0%以上。面積為457平方公裡。就其大小來說,奧斯陸已躋身於世界10大首都的行列。

2001年11月10日,奧斯陸與上海正式結拜。從此,成為上海的第51個姐妹城市。

我們在采訪中曾問了諾和平總領事這麼個問題,按慣例,作為首都的奧斯陸應該與中國的首都北京結為友好城市,怎麼會選中上海取而代之呢?諾和平先生解釋說,在他們看來,奧斯陸是一個港口城市,在文化內涵等很多方面與上海有共通之處,所以兩者的結合是理所當然的了。

聽到今年奧斯陸被評為全球消費最高的城市後,我們不禁聯想到,上海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最昂貴的城市呢?在我們問諾和平總領事對上海的印像時,他曾開玩笑地說,“金茂大廈上的咖啡給我的印像很深,價格很高呀。哈……”看來,連來自最高消費城市的人也覺得上海的咖啡貴了,在EIU的名單上,上海超過奧斯陸的那一天不遠了。

●三個國家,一個名字——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n)

如果你還不熟悉這個名字的話,麻煩你默默地讀幾遍這六個字---“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n),然後轉過頭去對著你身邊的朋友大聲復述一遍,考驗一下你的短暫記憶力,也測試一回你舌頭的靈活性。

是啊,肯定是音譯地名,誰翻的呀,這麼難念!不過,再多念幾遍,你會突然覺得,這個詞還真有點北歐的味道。沒錯0斯堪的納維亞”就是指挪威、瑞典和丹麥這三個北歐國家。有些老美喜歡把芬蘭和冰島也加在裡面,不過,那樣的話幾乎就是在說整個北歐了。所以挪威、瑞典和丹麥這三個國家更喜歡相互玩在一起,以“斯堪的納維亞”與人打交道。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是歐洲最大的半島。由於她地處高緯,冬季黑夜漫長又寒冷,零下二三十度習以為常,日照最短的時候每天只有三四個小時。所以陽光對於斯堪的納維亞人來說就是他們的圖騰,逢太陽必曬是他們的生活准則。對陽光的熱情也充分反映在他們生活和工作的每個細節上。斯堪的納維亞的房舍都有超大玻璃窗,即使朝西的那一面也全部是透明的,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西曬這個問題。窗簾對他們來說根本沒那麼重要。雖然你可能沒有去過斯堪的納維亞,但一定走進過宜家家具大賣場吧,沒錯,那就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風格,所有的設計都采用明亮簡約的風格,絲毫找不到歐洲維多利亞式的繁復華麗。

他們對陽光的熱愛,一踏上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的飛機就能充分體會到了。他們飛機上的廁所雖然和其它飛機大小差不多,但與眾不同的是竟然也有個窗戶。就連方便的片刻時光,斯堪的納維亞人也不願離開陽光的普照。

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公司,它是由瑞典、挪威和丹麥合資經營的國際航空公司,私人投資者和各自的政府各擁有一半股份。我們采訪了SAS中國和韓國地區總裁Bjorn Ove Ekegren先生。他告訴我們,他們的主要領導人也是由三個國家輪流坐莊。Bjorn Ove Ekegren來自瑞典,他目前居住在北京,不過他也很喜歡上海。常到上海來,代表三個國家推廣斯堪的納維亞。他告訴我們,SAS為了做好中國的這條航線,專門在中國招募了三十幾名空姐。也許這一舉動對中國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對北歐福利國家來說這可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才能辦到的,因為空姐都屬於一些龐大的工會組織,隨意招聘外國勞工就是犯了大禁。另外,Ekegren先生還告訴我們,SAS在斯堪的納維亞落地後,在那裡迎接旅客的是一批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金發碧眼小姐。沒想到中國的發展也能讓斯堪的納維亞人為我們提供如此美妙的服務。

除了SAS是三個國家的傑作外,其實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是相互合作的,這種合作不是一般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合作,而是就像一家人一樣。比如他們在中國設立的政府旅游部門也是共享的。這三個國家的對外宣傳都由斯堪的納維亞旅游局負責。我們和他們華東地區的負責人黃首政先生聊起,他表示他們確實代表了三個國家的旅游開發。不得不佩服斯堪的納維亞人的相互協調和簡約的做事方式。

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斯堪的納維亞玩一把,就在上海家門口,也可以品嘗一回她的味道和感受。前不久在凱旋路靠近中山公園地鐵站處開設了一家“冰吧”——“體驗斯堪的納維亞”餐廳 (Taste of Scandinavia Restaurant),在那裡你可以品嘗正宗的斯堪的納維亞食品和一個“冰”的世界。餐廳內設置了一個完全用冰制成的酒吧,吧台、凳子甚至酒杯都是冰做的。讓你迅速體驗一次斯堪的納維亞的冬天。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