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怕時間,時間卻怕金字塔”
古希腊人把埃及金字塔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當年拿破侖曾來到金字塔下,巨大的塔身與他矮小的身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他油然產生了“5000年的時間在俯看著我”的愴然之感。以致於當他回到法國之後還對金字塔念念不忘,說:我的夢都留在了孟菲斯。
孟菲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南端,在公元前3000年由法老美尼斯建造。孟菲斯在上、下埃及統一後便成為古埃及的首都。在漫長的歲月中,孟菲斯曾幾度興衰,最後毀於公元7世紀。
孟菲斯的墓地在孟菲斯城西南薩卡拉,距開羅約27公裡。這裡有八十多個金字塔,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於吉薩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哈夫拉和孟考勒所建。金字塔普遍被認為是古埃及奴隸制國家國王的陵墓。這些統治者被稱為“法老”。古埃及人腦海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把冥世看作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因此修建自己冥世的住所被這些法老看成是自己在生前的頭等大事。
金字塔的形像,千百年來被人們所熟知,引起無數人的驚嘆。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其他六大奇跡都已毀損,惟有代表著古代文明燦爛成就的金字塔依然屹立在大地之上。因此,埃及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人們怕時間,時間卻怕金字塔。”
在眾多的金字塔中,最著名、最高大、最具神秘色彩的是位於吉薩高原的胡夫金字塔。它外形莊嚴、雄偉、樸素、穩重,與周圍高原、沙漠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它的內部構造匠心獨具,自成風格,凝結著非凡的智慧。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巋然不動。
胡夫金字塔建造於公元前2760年,高146.5米,每邊長230米,用230萬塊巨石建成,所用的石頭都經仔細打磨,石頭之間不用灰漿等粘接物,石塊疊壘之嚴密,刀插不進。胡夫金字塔歷史上雖經多次盜墓,但主體結構完好無損,是現存金字塔中最具研究價值的,它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和探險家來到這裡研究和探險,被許多金字塔研究專家稱為是奧秘之碑。
某些金字塔研究學家認為,胡夫金字塔所傳達出來的諸多有關天文學、數學等方面的信息是我們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是立體的遺言。又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金字塔不只是法老的墓地,它還預言了某種“重大事件”,比如說所謂“救世主”的出現。在耶穌誕生以前,埃及的希伯萊人迎來了摩西,波斯出現了查拉圖斯特拉,希腊出現了歐菲斯,印度出現了佛祖釋加牟尼,中國出現了老子和孔子。耶穌出世後不久,沙漠上的閃米特人所盼望的默罕默德也出現了。
在古埃及時代,希伯萊人在出埃及之前就曾盼望過救世主的出現,時間大約在耶穌誕生前兩千年。古埃及流傳著一則古老預言,認為人類的一位救世主將降臨到這個世界上。預言中的想像與後來的《聖經新約》中所描述的相符。
一些世界著名的金字塔學家甚至認為,連《聖經舊約》中關於救世主來臨的內容也與金字塔有關。《舊約.以賽亞書》中的兩段話被認為是把金字塔作為救世主降臨的像征的證明:“到那天,埃及土地中央將有獻給上帝的祭壇,在埃及邊界上將有一根獻給上帝的石柱。它們是上帝出現在埃及的像征。”
“當那裡的人受到壓迫,向上帝高喊求救時,上帝將會派一位偉大的救主,他將拯救他們。”(見《舊約.以賽亞書》第19章第19節到第20節)。
但這還不是最有說服力的。金字塔的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埃及古王國時代國力強盛,尤其是在第四王朝時期達到了巔峰。一般認為,建造金字塔的最早時間是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H.G.威爾斯在他的《世界史綱》中把金字塔稱作“工程學幾乎沒有誕生的時代豎起的豐碑”。
胡夫金字塔各部分的尺寸在金字塔學家們看來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塔基邊長230米。塔底周長36524英寸(約1公裡),這個數字很重要,它表示著與“金字塔預言”說全部理論的各種關系。這個理論特別重視13個數字和三分之一英畝大小的“石頭銘文”中所提供的數字,因為它們都是除不盡的數字。把一個小數點放在第三個數字後面,即365.24,這是太陽歷一年的天數,用36524除以4,得出9131這個數字,正好是金字塔塔基的邊長(英寸),也表示四季平分的時間。用36524乘以5,得出182620,而這正是古埃及和古希伯萊使用的腕尺長度(約等於18.26英寸,即指自肘部至指尖的長度)。用塔基的邊長9131除以25,你又得到365.24這個數字,即公歷一年的天數。不僅如此,胡夫金字塔中還顯示了恆星年(比太陽歷長約20分鐘)和近年點(365天6小時13分53秒,比恆星年長約5分鐘)。6000年之久的春分、秋分之間的歲差也通過度量單位表示了出來,而現代天文學知道這個差別的歷史只有不到400年的時間。
這座巨大的金字塔雖然據說當初被它的設計者建低了31英尺,但仍不愧為埃及境內80座金字塔中最高大的一座。
●驚人的方位與精巧的構造
1880年末,現代建築學之父威廉.費林德斯.皮特裡對胡夫金字塔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他指出,胡夫金字塔最驚人之處在於其方位。因為其各個棱線都極為正確地面向東南西北,各方位的誤差也都在5分(1分是1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內。這一誤差僅相當於肉眼所能辨別出的誤差度的六分之一大小,這是非常精確的觀測技術。雖然其他金字塔如卡夫拉和門考拉的金字塔方位,也正確地面向東南西北,但總不及胡夫金字塔來得正確。
這一精確度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高超的觀測技術以及他們運用這種技術的能力。
其水平的准確度也令人稱齊。因為其誤差僅有1.5英寸(大約約3.8公分)大小,即使是當代的建築水平也極難與其媲美。
在建築構造上最令人驚嘆的,大概是外壁石頭的精妙組合吧!因為這些石頭都很像是一件件藝術品般地緊密地重疊著摞在一起,其空隙小得甚至無法放入一根頭發。
同時,胡夫金字塔的力學構造也極其巧妙。胡夫金字塔並非是用230萬塊石頭直接堆砌成四錐型的。因為若構造如此單純的話,那麼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崩塌,就會因為過於笨重,而全都崩塌。因此,支撐胡夫金字塔的,是類似於一種樹木年輪形狀的內部構成。正如硬層與軟層交互的年輪一樣,胡夫金字塔的內部,也是由被稱為扶壁的硬體構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層軟體構造所組合而成。最內壁有支撐塔頂重量的扶壁,外側則在一定的間隔中,配置上扶壁,外側的護壁稍向內傾斜,這是為壓住填石向外側傾倒之力。
胡夫金字塔在建造時其表面都為乳白色的石灰岩所覆蓋,因此,每當太陽照射的時候,就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不過,由於13世紀的時候埃及發生了大地震,所以使得一部分崩落,而這崩落的部分據說也被當時的人們拿去當作上好的建材。也因此今日我們所見到的只是些生硬突出的樓梯狀石頭。
據科學家用現代手段進行監測證明,即使胡夫金字塔外側的石頭完全崩頹,胡夫金字塔仍然會巍然屹立,原因就在於古埃及人在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采用了巧妙的扶壁構造。而這種構造,一直到上個世紀初,才被國際建築界廣泛推廣和采用。
●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謎
公元前5世紀,探訪吉薩高原的希腊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記載下一些有關他對胡夫金字塔的觀感。“胡夫法老聽從祭司們的建議,而使得國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他為了自己,強制全埃及的人民工作,更常以10萬人每隔三個月交替一次的方式服勞役。僅僅建設為拖拉石頭的道路,就使人民的勞役持續了10年。建造一座金字塔則需花費20年。”
除此之外,他也記載了有關胡夫金字塔建造的方法。“其建築方法是階梯式的建築方法。先造好階梯後,再用木制的起重機舉起剩余的石頭。或許是用與階梯數量一樣的起重機,也或許只用一台易於移動的起重機,一點一點地往上移動。”
希羅多德在他所著的《歷史》一書中,因記載了有關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諸多事項,因而曾被視為研究金字塔的權威。但他只不過是一位金字塔建造後約兩千年後才出生的人。
根據近年來諸多考古發現,研究金字塔的學者推測出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根據保留下來的古代草紙文獻的記載,直接指揮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是當時的國家宰相海莫。他先選定場所,亦即選在離尼羅河西岸距離適中的岩盤堅硬的高原。古代埃及人深信太陽西沉的尼羅河西岸是死者之國。為避免過於接近尼羅河會遭洪水淹沒,同時又要避免因離尼羅河過遠不便於搬運石頭——因此才選擇完全符合此條件的吉薩高原為建造胡夫金字塔的地點。
場所一確定,就在吉薩高原上,挖網眼狀的溝渠,並使水流入溝渠中。水痕會印在溝渠上,借此以測定胡夫金字塔的正確水准度。
接著再將金字塔的四角配合東西南北4個方位。胡夫金字塔的拐角處是近乎完美的直角,四個斜面正對著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做此工程時,須利用星座才能准確無誤,不知當時古埃及人是如何來計測的。
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材——石灰岩大都是從尼羅河東岸的圖拉采石場采掘而來,而長廊和房間中所使用的花崗岩,則是經尼羅河上游的亞斯文等地采掘而來的。鑿石頭時,是先用鑿子在石材上開洞,再打入木楔子於洞中,爾後再注水使其膨脹,最後再使用利器將石頭從岩盤切離。
切下後的石頭,先放在橇上,再放到圓木上,用繩子拉到河岸,裝船。當時古埃及人還不知道利用車輛或馬。
在尼羅河上裝載物品時,大都使用加了動物皮制浮袋的木筏,只要再用滾軸一推就起來了。希羅多德說是用起重機,但埃及農民自古以來所使用的就是木制卸貨機,不大可能舉起平均2.5噸的石材。因此,他們是先在金字塔的側面建造斜坡道,隨著石階升高,再往上建斜坡道,同時在斜坡道上埋入圓木,以減少撬的阻力。當建造至金字塔的塔頂時,就再一邊降低斜坡道,一邊填入上等的石灰岩來潤飾。
那麼,這件大工程究竟需花費多少時間和人力呢?若依照希羅多德的記述“10萬人每年3個月交替1次”,那麼一年即需40萬人。胡夫金字塔上的每一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有些甚至重50噸,最小的也不低於1.5噸。沒有任何機械手段,全憑人力,在後人看來很難想像。
●墓地、日時計還是天文台?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於胡夫金字塔的疑問,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胡夫金字塔真的胡夫王的墓地嗎?”而認為是胡夫法老墓地的根據,則只有希羅多德的記述和記載於胡夫金字塔內“重力擴散室”中有關胡夫法老是如何神聖的文字記載而已。
許多深信是胡夫法老墓地的人則認為有史可查的胡夫金字塔當然就是胡夫法老的墓室,而空空的石棺只能屬於他。至於木乃伊和陪葬品則老早以前就被人盜取了。此外,也有人雖然主張是胡夫金字塔是胡夫法老的墓室之說,但卻認為胡夫法老的棺木並不在胡夫金字塔內,而是在別的尚沒有被發現的地方。
主張此說法的較具代表性人物是希羅多德。他說:“挖開金字塔屹立處的山丘半山腰,就會發現也建造了地下室。這是國王為自己所建造的墓室,透過溝渠引入尼羅河的河水,以使墓室像座孤島一樣,不受外界侵擾”。還有另外一種較為古典的說法,那就是約300年前,法國的德.夏魯塞博士所提倡的大金字塔日時計說。他注意到照射在大金字塔各斜面的太陽影子,會隨著季節的更迭而有微妙的變化。經過一年觀察的結果,他終於查出在北側的斜面上,分為可形成影子和不能形成影子的季節,而其分界就在3月1日和10月14日。而這兩天有正值是播種各種農作物的時期,因此,他才發表大金字塔是用來通知耕種用之歷法的日時計之說。
除上述二者之外,還有英國金字塔學家麥克羅庫敦提出的天文學說。他是依據大金字塔內部構造的觀點,導引出這一更大膽的假設的。據他的研究,以前的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其內部的大長廊和下降長廊的上端都是露在外部的。大長廊的傾斜度呈一條直線而面向天空中的阿爾法星和天狼星的方位。於是人們便從長廊的底部,透過天窗來觀測這些星星。
阿爾法星是當時的北極星,而天狼星則是預知尼羅河是否會泛濫的重要星座。但是,當地球轉動,星座位置一改變,長廊就喪失了其天文台的作用。因此,胡夫法老就命令改變計劃,將自己的金字塔建造在這一觀測台上。
●充滿地球資訊的胡夫金字塔數字
早在19世紀,許多金字塔研究學家就認識到金字塔的耐人尋味,1859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泰勒在金字塔的結構上找出一些數據,證明其長度單位“極線直徑寸”實際上等於今天的英寸。現代科學證明,金字塔涉及到數學、天文、地理、運輸、建築、醫藥、保艦物理、化學、生物、乃至於宗教等多個領域。尤其是胡夫金字塔,其各部位所包含的數字更是含有重大意義。
例如:胡夫金字塔斜面面積,與將高度當作一邊的正方形的面積幾乎一致。再調查胡夫金字塔的三角面的高度和底邊周圍的長度之間的比率,就出現了接近於圓周率的值。亦即若畫一個以高度為半徑的圓,則其圓周就等於四個底邊的長度。若用底邊的1/2除以胡夫金字塔的斜面長度(斜邊距離)的話,就會出現1.618的黃金比率分割。自古希腊以來,黃金比率分割就被視為最美麗的幾何學比率,而廣泛地用於神殿繪畫和人物雕刻之中。但在比古希腊發現黃金分割理論兩千年以上所建的胡夫金字塔中,它就已被完全采用了。
最近,又有人將胡夫金字塔與地球的各種數值進行比較。例如:太陽和地球間的距離等於胡夫金字塔高度的1億倍。胡夫金字塔的重量相當於地球重量的一千兆分之一。
地球的比重等於胡夫金字塔的比重。胡夫金字塔現在的高度146.5米與地球的平均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以上只不過是少數的幾則例子,胡夫金字塔的神秘數字還遠不僅於此。極力想在胡夫金字塔中找出數學性、幾何性意義的學者們雖然還不清楚這些數字的真正含義,但這些數字的符合真的只是巧合嗎?
也許,在另一個大陸的意外發現,能夠對我們解開胡夫金字塔之謎提供另一種可能性,這個發現就是翠綠碑板。
翠綠碑板是1925年由美國科學家摩利艾.德利博士在墨西哥的熱帶叢林中所發現的一塊神秘碑板。
據傳說,翠綠碑板是由50000年前被海水淹沒的亞特蘭提斯大陸的僧侶德斯將亞特蘭提斯的智慧記載下來的秘傳書。德斯在亞特蘭提斯大陸被海水淹沒之後,即移居至古埃及,並建造了大金字塔。用古代亞特蘭提斯語記載的秘傳書的內容極為難解。但其中所言之宇宙中有神秘力量存在一事,應是無誤的。而且內容中,也暗示著人類的內心也具備了能夠感受此靈性的能力。
雖然翠綠碑板未直接言及金字塔,但應已給予了解開金字塔之謎的暗示,但是在謎底揭開之前,胡夫金字塔,這塊奧秘之碑,依然充滿了神秘和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