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8日消息,英國倫敦的48歲野生動物攝影家阿什利•文森特(Ashley Vincent)近日拍攝了一組泰國綠山國家動物園長臂猿跳舞的照片。
圖中的白掌長臂猿名叫古魯姆,雖然只有1歲大,卻儼然一副小明星的架勢。它在公園的草地上搖晃著身體,邊走邊揮舞著上肢。它甚至還會停下動作,高興地將一朵小花銜在口中,衝著相機鏡頭擺造型。阿什利在一位獸醫助理的保護下,拍下了古魯姆這些自娛自樂的照片。他表示:“古魯姆頑皮的樣子足以融化任何人的內心。”
長臂猿多生活在樹上,它們的上肢在所有靈長類動物中是最長的。當在地面行走時,它們會 ...
同吃同睡,形影不離。
“別吃了,咱們合照一個1
“給我留一口1
“你過來,咱倆做伴兒1
凱蒂好像發現了什麼東西,而紐扣兒正在咬地毯。
可愛的小貓小狗共同生活在“貓狗之家”,親如姐妹。
收容站工作人員試著把兩個幼仔放在一起照料,從此它們就形影不離了。
看過美國電影《貓狗大戰》的人都很清楚,貓和狗是天生的冤家,永遠無法和平共處同一屋檐下。不過英國卻有這麼一對小貓和小狗,它們非但不是冤家,反而親如一家。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0日報道,英國東南部城市萬斯沃斯的巴特西“貓狗之家”裡住著一對邪姐妹”——小貓凱蒂和小狗紐扣兒。凱蒂在出 ...
工地裡挖出的古生長牡蠣。鮑亞飛攝
杭州城北莫干路與萍水路交叉口附近一建築工地,挖土機挖至地下近20米時突然發現了一大片看起來像牡蠣的貝類外殼。這些貝殼最大的超過40釐米長,最小的也有15釐米。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占地約150平方米、厚度約45釐米的地層中密密麻麻布滿了這些“貝殼”,一個挨一個,一個疊一個,從外形看,這些貝類外殼同屬一個品種,數量可能達到上萬個!
這些貝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如此之多且密集疊加?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化石?有沒有收藏價值?它們可能會給杭州的古生物研究帶來什麼影響?
地下20米處,挖土機挖出上萬只“貝殼化石”
“這是我撿來 ...
研究發現中華鱉會通過嘴部排泄尿素,這讓人非常意外
中華鱉的背甲是柔軟的,這和常見的烏龜不一樣
10月12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中華鱉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它擁有看似軟軟的背甲,中國人對它都不會感到陌生。近期,新加坡科學家發現,中華鱉竟然可以通過它們的嘴進行“排泄”。
在此之前,生物學家們一直對中華鱉的一些行為感到困惑,比如盡管它們使用肺部進行呼吸,但它們卻常常將自己的頭埋入水下。通過對水體進行化驗之後,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這只中華鱉正在通過嘴巴排尿,而不是通過腎髒。這項發現支持了此前發表的另一項工作,其中指出龜類擁有高度特異 ...
揭秘水中毒王海蛇
迄今為止,尚未研制出有效的海蛇血清
海蛇與陸地上的眼鏡蛇曾是一家人,都是具有前溝牙的毒蛇。在距今7千萬至2億3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晚期,兩棲類動物中的一部分終於徹底告別水鄉,完全在陸上定居了,從而進化為爬行動物——蛇。可是,還有一部分蛇卻依然懷戀故鄉,再一次返回哺育過它們古老前輩的搖籃,變成今天所說的海蛇。遠古時期,曾有身長超過10米的海蛇,成為海中叱吒風雲的角色,但最後都滅絕了。
海蛇體長1.5—2米,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開闊海域中很少見。呼吸時,它們浮出水面,用鼻孔透氣,鼻孔上有可以開合的 ...
當黃色的粘液菌移動的時候會留下一道濃厚的半透明粘液,研究人員發現粘液菌把這種膠狀痕跡當做一種前行的記憶
騰訊科學訊(過客/編譯)研究人員稱,一種粘液菌即使沒有大腦也基本上能夠記住它曾經在哪裡,幫助它能夠像現代的機器人一樣穿過復雜的障礙物。科學家們補充道,這些發現揭露了古代生物體在進化出復雜的大腦之前如何妥善的解決某些問題。
粘液菌曾經被認為是一種真菌,但是後來的研究表明這些粘性物是由名為原生生物的微生物組成的混雜群體部分。研究人員研究的這種黃色粘液菌名為多頭絨泡菌,它事實上是一種尺寸超過1平方英尺的巨大單細胞,內部含有數百萬相同 ...
隨著大熊貓淘淘在臥龍順利完成野化培訓,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二批和第三批培訓個體也分別進入了下一階段培訓,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實現可持續性和梯隊化。圖為近日大熊貓錦竹與幼仔在野化培訓常中新社發 羅小韻 攝
...
狗主人將這只狗寶寶命名為“綠巨人”
“綠巨人”和主人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外媒報道,近日,英國降生了一只毛色與眾不同的拉布拉多狗寶寶。這只小狗毛色呈淺綠色,狗主人因此將它命名為“綠巨人”。
報道稱,“綠巨人”的其他7個兄弟姐妹以及它們的媽媽的毛色都是正常的金黃色。“綠巨人”的毛色之所以特別,是因為狗媽媽在懷孕時接觸到了膽綠素,影響到“綠巨人”的毛色,但並不會損害它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