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



英國可能成為世界最大風能之國

圖為英國北部一處風力發電裝置 據報道,英國政府將公布一個大力發展風能的宏大藍圖,計劃在英國鄉村地區和沿海地區首批興建7000座風力渦輪機。如果計劃得以實施,英國將取代丹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能利用國家。 此前,英國早就制定了在205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的目標,隨著近期國際油價的飆升與英國核電站的老化,英國發展新能源的壓力越來越大。布朗政府由此下定決心全面改造英國的能源結構。 在即將公布的能源藍圖中,政府規劃在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英國整體能源結構中的比率提高至15%,為全國提供1/3的電力供應。除繼續推進新核電站的建設外,政府將風能作為利用可再生 ...

日本開發出污水磷回收新技術

據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網站報道,該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利用簡單的設備就可以從養豬場排出的污水中提煉出元素磷,再利用於制造肥料等領域。近年來,隨著糧價的升高,農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作為化肥主要原料的磷的價格也節節攀升。而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所使用的磷全部依靠進口,磷價格的升高迫使日本開始研究高效回收磷的辦法,這就是此項技術的研究背景。開發這項技術的是以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畜產草地研究所為主的研究小組,他們發現,從養豬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離子、鎂離子、銨離子等物質,而這些物質 ...

節電是種生存要求

在中國人傳統的品格要求中,節約是重要的組成。對現代人而言,節電是節約品格的重要組成。 中國的古代先哲認為:“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節儉視為人的品格的一種綜合體現。節儉之所以成為人類社會的一普世價值,共同美德,就是因為它代表著一種人類可以更長遠、更合理、更美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不管人類發展到什麼階段,總會面對種種自然環境的制約,不可能無度地索取,暴用則竭。從人類的經濟活動看,古人說,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古人所談的情況是農業社會的經濟活動,在工商業社會,開源節流是財富之源的道理也並沒有改變。 ...

中國高速發展的環境代價 (第二部分)

有一段時間,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曾自豪地稱“中國是世界的制造業工廠”。遺憾的是,由於所造出的產品是高能源損耗、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附加值的,中國在將商品出口到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時候,將污染留給了自己。中國生產1億條褲子才能換回美國的1架波音飛機;中國年生產70億雙鞋,全世界的人都穿不過來,而制造巨大數量的褲子和鞋子的污染代價也是巨大的。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代價中,最表觀、最直接、最沉重、當代人就能夠體現到的,就是城鄉環境污染。由於城鎮環保基礎設施滯後,生活污染物未經處理或未達標就排放,造成全國污染物排放量有增無減。對北京、上 ...

中國高速發展的環境代價 (第一部分)

伴隨著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是不斷加劇的環境污染,資源的損耗和生態系統的破壞。蔣高明和高吉喜指出,這種狀況將阻礙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度。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中國上述十大生態系統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1979至2004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9.6%, 2004年高達10.1%,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期間伴隨著人口急劇膨脹,資源大量消耗,環境污染加劇,自然生態系統破壞殆盡,大量寶貴的“國土”損失,並因此引發了各種環境問題。“經濟發展了,環境污染了”。由此可以看出,過去27年來中國經濟 ...

英國保護鄉村運動八十年

中國迅速的城市化是以犧牲鄉村資源為代價的,借鑒英國保護鄉村運動八十多年的經驗,保護中華草根信仰的基礎:中國傳統鄉村。 作於1928年的《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詩作之一,如今詩人已逝,只余康橋邊金柳與橋下的碧波,卻一樣能激發游客的興致。事實上,每年都有不少中國游客手捧這首詩游覽康橋(現通譯為劍橋),面對著一片英國典型的鄉村景致,性質勃勃地猜測,那些典雅而富古香的小橋流水,究竟那一塊,才是引得徐志摩詩興大發時所面對的景色。康橋距離倫敦不遠,驅車不過一小時,而那裡的風景,已與那座英國經濟、政治中心的城市全然不同。能追溯到十五世紀的建 ...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57號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已於2007年4月10日經建設部第1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發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處置及相關管理活動。 第三條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依法負責的原則。 國家采取有利於城 ...

環境保護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水資源總量 指評價區內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產水總量,即地表產流量與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量之和,不包括過境水量。 地表水資源量 指評價區內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體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動態水量,即當地天然河川徑流量。 地下水資源量 指評價區內降水和地表水對飽水岩土層的補給量,包括降水入滲補給量和河道、湖庫、渠系、渠灌田間等地表水體的入滲補給量。 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重復量 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部分,即天然河川徑流量中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地下水補給量中來源於地表水的入滲補給量。 供水總量 指各種水源工程為用戶提供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供水量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