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日本研究者發現約30億年前微生物化石群

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發現了距今約30億年前的微生物化石群,這一發現有可能將真核生物的出現時間提前約10億年。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3月30日報道,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教授杉谷健一郎的研究小組,於2001年在澳大利亞西部一處距今約30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這一化石群。此後,研究人員反復研究,確認這批化石是古代微生物形成的化石。這些化石中尺寸大的有0.1毫米左右,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的原核生物,其化石通常只有上述尺寸的十分之一大校研究人員推測,形成這一化石群的可能是擁有細胞核的真核生物。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真核生物出現的時間是距今約20億年前。杉谷健 ...

考古學界最具意義的八項骨骼化石發現

據國外媒體報道,骨骼化石揭示了遠古時期許多故事,讓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到地球物種進化的歷程。以下是考古學界最具意義的八項骨骼化石發現:1、2.5億年前遠古鱷魚化石如圖,這是2005年考古學家在尼日爾非洲沙漠地區發現的距今2.5億年前的鱷魚骨骼化石,然而這種鱷魚與其他時期所挖掘的鱷魚骨骼化石有許多差別,暗示著鱷魚的遠古時期進化模式並非是之前科學家所想像的那樣。它屬於一種科學家認為在這之前早就已經滅絕了的動物群,這項研究突出了氣候和陸地上生命進化的交互作用。這種遠古鱷魚骨骼化石向人們揭示了兩種新類型的古代兩棲類動物。2、印尼“霍比特人”骨骼化石2004年 ...

中國發現帶有最原始羽毛的恐龍

中國科學家在遼西發現了一種“帶有最原始羽毛的恐龍”——孔子天宇龍。這一恐龍新屬種的發現不僅將異齒龍類恐龍的分布擴展至亞洲,而且填補了羽毛早期演化中的一個空白。3月19日出版的世界頂級科學雜志《自然》將報道中國科學家的這一發現。據論文的作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介紹,天宇龍發現於遼寧省西部一億多年前的地層中,屬恐龍兩大類之一——鳥臀類中的異齒龍類,其最大特點是有一副匕首狀的獠牙和細管狀的類似羽毛的皮膚衍生物。異齒龍是一類體型較小,行動敏捷的恐龍,已知的化石記錄很少,主要發現於南非約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而天宇 ...

國家地理專稿:發現北美洲最小的食肉恐龍

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vivimay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圖中安放在加拿大硬幣上的,正是伊氏西爪龍的爪子。2009年3月,一項研究中稱這個新發現的物種是迄今為止北美洲最小的食肉性恐龍。供圖:Nicholas Longrich正文:Matt Kaplan2009年3月16日北美洲新近發現的恐龍看起來像個怪物:剃刀一樣的爪子,運動員一樣的身體,與《侏羅紀公園》中的迅猛龍十分相似。只是如果它能比雞大一點就好了。一項新的研究說:這個19英寸(50釐米)高,七千五百萬年前的伊氏西爪龍是目前北美最小的食肉恐龍。在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新發現的這種恐龍,在許多方面都可視作為它的遠房兄弟迅猛龍的迷你版。 ...

國家地理專稿:薩巴特克文明失落的寶藏

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chuanshi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2009年3月9日照片提供:Jesus Eduardo Lopez Reyes當談到前美洲文明時,阿茲特克和瑪雅文明,都因他們壯觀的金字塔和神廟、像形文字書寫體系和暴力儀式而聞名,但這常常掩蓋了薩巴特克文明的光芒,這是位於南墨西哥的較少為人知的相應文明體系。然而,薩巴特克也在古代中美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考古學家Gary Feinman和Linda Nicholas找到了埋藏地層,這裡顯示出El Palmillo的日常生活,它是公元200-900年繁盛於Oaxaca河谷的薩巴特克文明中心。在他們的發現中,一個骨灰甕(如圖)雕刻著Cocijo的圖案,他是非常重要的雨神。他那顯著的鼻子裝 ...

氧氣出現時間或提前10億年

古海洋沉積物的露頭讓人們看到了赤鐵礦的痕跡。(圖片提供:Hiroshi Ohmoto)有時候,驚人的發現其實就在你的眼皮底下。這不,一些研究人員在考察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岩層露頭時,竟然發現了赤鐵礦的沉積層——這是一種鐵氧化物,具有約34.6億年的歷史。赤鐵礦很有可能是海洋中的氧分子參與反應的產物。這一發現一經證實,將意味著能夠產生氧的光合生物的起源時間可能比之前的估算提前了10億年的時間。生物學教科書上通常這樣寫著:第一批能夠完成有氧光合作用——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糖和氧——的微生物大約在距今約24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科學家之所以達成這樣的共識,是因為最古老 ...

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持續幾十萬年

研究人員對南非卡魯盆地的沉積層進行了梳理,旨在尋找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的線索。(圖片提供:Robert Gastaldo/Colby College)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生物也不是一下死光的。對遠古沉積物進行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部前前後後持續了幾十萬年的“長篇小說”。這一發現一經證實,將促使科學家們重新尋找有關陸地上最大的一次生物滅絕事件的全新解釋。基於某些原因,大部分的生物在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從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大約90%的海洋生物和大約70%的陸地生物幾乎在“一頓快餐的工夫”便走向了滅絕。自從科學家發現生物大滅絕以來, ...

一群年幼似鳥龍的離奇死亡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有關恐龍的最新發現。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發掘小組在內蒙古西部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群距今9000萬年的幼年似鳥龍的化石。發掘小組的重要成員保羅•塞利諾是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的駐會探險家。《華夏地理》獨家對這次發掘活動和發掘結果進行了全面報道。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發掘小組在內蒙古西部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群年幼的似鳥龍的化石。這些死於泥濘河邊的似鳥龍距今大約九千萬年。這群恐龍在沉泥池中的意外遇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罕見的,能反映這種恐龍社會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