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復活史前動物:生物技術重建滅絕動物古基因

罕見的凍屍:這具在俄羅斯發現的非常罕見的小長毛像凍屍距今已有42 000年,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不過,想要了解這種動物曾經賴以生存的生物機能的精確細節,只能依靠DNA。生物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重新構建滅絕動物的古基因,並進而研究古生物機體活著的時候如何運轉。利用這種方法,科學家揭開了史前巨獸長毛像如何適應冰河時代嚴酷環境的謎題。撰文 凱文•L•坎貝爾(Kevin L. Campbell) 邁克爾•霍夫瑞特(Michael Hofreiter)翻譯 黃修遠 李輝150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主要依靠骨骼和牙齒化石,來重塑史前生物。骨架能夠告訴科學家這些古生物的體型大小和身體形態;骨骼上的肌肉附著點 ...

揭秘天價陰沉木:深埋萬年之久不腐朽

陰沉木彌勒佛雕 揭秘天價陰沉木陰沉木專指埋藏於地下數千年的各類名貴古樹,是遠古原始森林僅存的自然遺存。由於地震、山崩、洪災等自然變化,原始樹木被河川泥沙深埋於古河床之下三至十米深處,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經過幾千年的物理作用、化學反應和河水、沙石的侵蝕衝刷,其木質或炭化或石化,形成了獨有的天然肌理和紋飾,以及千姿百態的藝術造型,成為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近日,四川彭州超千萬元“天價烏木”事件引起網友熱議。烏木,又稱碳化木、陰沉木,素有“東方神木”之稱,再次吸引了眾人眼球。隨即,網上有報道稱“陰沉木兩年漲3倍”。陰沉木究竟是什麼?它有哪 ...

考古新發現佐證秦始皇帝陵園主軸呈南北向布局

最新考古勘探資料顯示,秦始皇帝陵園的內城北半部不僅有一條南北向的牆垣,在其東邊還存在著一條與其平行且等長的南北向牆垣,從而為秦始皇帝陵的陵園坐南朝北的主軸布局提供了重要佐證資料,從考古實踐上破解了其陵園朝向問題。秦始皇帝陵園有兩重套合的城垣,人們習慣上將內城垣之內稱為內城,外城垣與內城垣之間的區域稱為外城。在內城之內的南半部,核心處聳立著秦始皇陵的高大封土,其北邊有一條東西向夾牆(未達內城西牆)將內城分為兩部分,北半部此前已發現一條南北向牆垣,但其整體陵園的朝向問題一直存在南北向和東西向兩種說法。根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內城之內原已 ...

吳哥窟建造之謎新解:水利工程幫大忙

一系列運河運載著砂岩石板,從采石場直接通向了吳哥窟。圖片來源:Uchida E.、Shimoda I. 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在古代柬埔寨的吳哥都城中建造著名的吳哥窟廟宇和其他紀念物所用的砂岩石板,來自附近一座聖山腳下的采石常 然而,這500萬到1000萬塊石板——其中一些重量超過了1500公斤——是如何抵達吳哥窟的呢? 研究人員在發表於《考古學雜志》的一篇論文中報道稱,當他們檢查這個地區的谷歌地圖時,發現了看起來像一個運輸網絡的路線。 實地調查表明,這些路線是一系列的運河,通過短的道路和河流連接起來,並且從采石場直接通往吳哥窟。 這些道路和運河——一些仍然有水在流— ...

木乃伊牙中塞有蘸藥布團 揭秘古埃及獨特牙醫術

研究人員通過CT掃描圖片觀察木乃伊的口腔,並重建了一張顯示磨損門牙的3D圖。 上圖是木乃伊口腔CT掃描圖,可以看到亞麻布團被填充在右部。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0日報道,專家日前對埃及古城底比斯的一具木乃伊進行了CT掃描,發現其口腔齲洞中塞滿了蘸有藥物的亞麻布團。這一發現或能證明古埃及人當時就不斷在牙科領域進行嘗試。 《古病理學國際期刊》的文章稱,來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安德魯·韋德利用一種新型高分辨率CT儀掃描木乃伊的牙齒和身體,並且根據掃描片重建了3D圖以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從CT掃描片可以看到,木乃伊的一顆牙齒齲洞裡塞著一塊亞麻布團。這塊亞 ...

明故宮首次發現奉天殿建築台基 南北長達75.5米

探溝內出土的龍首形散水構件。南京市博物館供圖 奉天殿建築台基下發現的大型柱礎石和磉墩遺跡。 南京明故宮,曾作為洪武、建文、永樂三代帝王的皇宮長達54年之久,也是營造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去年10月,我市啟動“明皇宮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並在明故宮遺址範圍展開考古試掘,探尋600多年前的皇家建築布局和相關歷史遺存。 記者昨日了解到,由南京市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成立的聯合考古隊在考古試掘過程中,先後發現了奉天門建築基址,以及明故宮三大殿之一奉天殿的大型夯土建築台基,並出土了大型柱礎石、磉墩、排水溝等重要建築遺存。試掘期間,考古 ...

考古專家稱在戰國墓中發現2千年前牛肉

考古人員清理後的銅敦保存完好 銅敦打開後,滿滿一大盤的肉制品 考古人員掰開後,看到一根根碳化的肉絲 2010年的一天,考古人員從臨潼區一戰國墓中取出一銅敦時,發現鏽蝕嚴重又十分沉重,無法揭開。送至文保室後,文保員用鑿子慢慢松動上下接口處,忽然一股味道撲鼻而來,裡面有東西流出,她決定立即停下並再次蓋好。 這個銅敦裡到底裝的啥?為揭開這個謎團,考古人員進行了多番研究…… 發現 戰國古墓出土鏽蝕嚴重的銅敦 為配合道路建設,省考古研究院在2009年6月至12月和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先後兩次在臨潼區灣李村進行考古發掘,共發掘墓葬312座。其中戰國到漢代的墓葬 ...

俄男孩發現3萬年前猛犸像屍體 保存完好意義重大

薩林德爾發現的是自1901年以來被挖掘出來的保存最完好的猛犸像屍體。俄羅斯11歲男孩葉夫根尼 薩林德爾不久前在他家附近玩耍時,絕沒想到自己會發現這麼一件百年不遇的寶物——保存得很完好的3萬年前猛犸像的屍體。據英國媒體10月4日報道,這具猛犸像屍體是在俄羅斯北部的泰梅爾地區發現的,當時它正處於冰凍狀態,其部分骨肉、皮毛以及脂肪層都處於完好的狀態,像牙、嘴以及胸腔均清晰可見,估計軀體重量約為500公斤。薩林德爾在無意中發現了這具屍體後立即告訴了父母,他們隨後又找來了極地探險者和考古學家。在經過了一周的挖掘以後,考古學家認定,這是一具雄性猛犸像的屍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