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汶川地震影響估計圖

在Google Earth中顯示的U.S. Geological Survey的汶川地震影響估計圖 ...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地理概況

茂縣位於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過渡地帶,四周與北川、安縣、綿竹、什邡、彭縣、汶川、理縣、松潘9縣相鄰。南北寬 94.8公裡,東西長 116. 5 公裡,地理座標北緯 31°24′~32°17′、東經 102°56′~104°10′。 地形地貌 區內高山林立,河流深切。地表為西北高、東南低,地貌以高山峽谷地帶為主。縣境山峰多在海拔4,000m左右,相對高度在1,500~2,500m左右,西部最高峰萬年雪峰海拔5230米,只在東部土門地區,山勢、谷坡較為低緩,相對高度一般在800m左右,土門河下游谷低,海拔僅890m,是縣內最低點。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地處龍門山地震帶,是全國地震活躍地區之一。岷江自北向 ...

5.12汶川地震波形圖

國家數字地震台網高台地震台測定 ...

國外科學家揭秘:地震真的無法預測?

地震預報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受到各國政府與人民廣泛注意的問題,經過30年多方面的探索,至今仍是一個未取得突破的科學難題。近些年來由於一些大地震突然發生在事先末估計到的地區(如原蘇聯的亞美尼亞地震、日本的阪神地震、美國的洛杉磯地震等),以及在一些有明確預測意見的地震危險區(日本東海、美國帕克菲爾德)又未發生預期地震,促使科學家反思現行的一套地震預報體制是否有效的問題。1996年11月在英國倫敦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駁厙蛭錮砹?合會召開了 “地震預報體制評估研討會”。有歐洲、美國、日本代表參加,中國沒有人出席。會上幾個主題發言都相當低調。後來,Kogan,Geller, ...

影響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

不同地區發生的震級大小相同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壞程度和災害大小是很不一樣的,這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地震震級和震源深度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災害當然也越大。在震級相同的情況下,震源深度越淺,震中烈度越高,破壞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別淺的地震,即使震級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壞。 (2)場地條件場地條件主要包括土質、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一般來說,土質松軟、覆蓋土層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斷裂帶通過,都可能使地震災害加重。所以,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應當盡量避開那些不利地段,選擇有利地段。 ...

地震活動的強度與頻次特征

地震活動的特點之一是大地震的數目少,小地震的數目多。它們之間遵從一定的指數關系。目前,用地震儀可以測出的地震,估計每年約500萬次,其中5萬次為有感地震,成災的約1000次。大地震釋放的能量非常巨大。一個8.5級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一個100萬千瓦發電廠10年間發電量的總和。但每次地震釋放的能量也是有上限的。 ...

全球地震帶的分布

環太平洋地震帶: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黑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後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新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裴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我國台灣盛琉球群島、日本列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平洋一周。 亞歐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大洋海嶺地震帶和東非裂谷地震帶:從西伯利亞北 ...

中國的強震活動

我國的地震活動十分廣泛,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6級以上強震發生,其中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發生過7級以上大震,約占全國省(直轄市、自治區)數的60%。台灣地區是我國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地區,1900年~1988年全國548次6級以上地震中,台灣地區為211次,占38.5%。我國大陸地區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及華北地區,而東北、華東、華南等地區分布較少。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地震是淺源地震,東部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在30千米之內,西部地區則在50千米~60千米之內;而中源地震則分布在靠近新疆的帕米爾地區(100千米~160千米)和台灣附近(最深為12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