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力發電的潛力

環境保護

導讀1月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了關於中國風力發電潛力的社論,社論認為,只要相關政策更連貫,中國能統領風力發電行業。文章介紹說,中國風力發電的統計數據,粗看起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在過去的3年中,中國每年風電裝機能力翻倍。2007年提前計劃3年達成500萬千瓦目標,2008年提前2年達成1000萬千瓦目標。未來3年中,中國廠家准備制造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的� ...

1月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了關於中國風力發電潛力的社論,社論認為,只要相關政策更連貫,中國能統領風力發電行業。文章介紹說,中國風力發電的統計數據,粗看起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在過去的3年中,中國每年風電裝機能力翻倍。2007年提前計劃3年達成500萬千瓦目標,2008年提前2年達成1000萬千瓦目標。未來3年中,中國廠家准備制造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的風力發電機。但是現實情況遠比看起來的復雜。很多風力發電項目由於電力公司得不到收益,甚至根本沒有啟動。對那些已經啟動的項目來說,制造出來的機器經常要等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並入電網。即使並入了電網,風力發電機也經常出問題,相比很多其他使用風力發電的國家來說,發電效率是比較低的。2007年5月,全球風能委員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CREIA)和中國風能協會(China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發布了一份聯合備忘錄,提出一些對風力發電業的改進意見。不到2年以後,這些擔憂被證實了,而且這些建議現在看都仍然是中肯的。比如,政府采用的選擇制造商的競標系統偏向那些同意采取低價的廠商,即使這種價格根本不能盈利。結果,很多項目甚至根本沒有啟動。更有經驗的國際開發公司和外國能制造效率更高風力發電機的廠商甚至都不競標。備忘錄建議設立長期保護性電價(Feed-in Tariffs)政策,這一政策為能源供應提供了保障,並能讓制造廠商更連貫和有計劃地進行業務。中國已經開始在這方面有所動作,但是分配項目的過程仍不透明,並且從開發者和風力發電機制造商的角度來看是令人泄氣的。社論文章認為,中國還需要顯著地改進電網,並且將電網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相結合。電網公司不太願意采納風力發電,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風力發電不穩定且相對昂貴,所以需要刺激電網公司來接納風力發電。中國也有一些其他政策鼓勵本土廠商發展,比如規定70%的風力發電機組件要在當地制造,這樣就鼓勵了外國公司在中國建設制造廠。文章說,對於風力發電機的制造以及風力發電廠的維護和管理,中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在風力發電方面更有經驗的國家學習。比如停止對發電機數字和容量的迷戀,而是關注用發電機發電。文章說,中國風力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的速度令人驚嘆。如果中國能夠利用其土地上大約30億千瓦的風能的話,將能夠滿足幾乎所有中國當前的電力需求,短時期內這是不可能的,不過中國有可能將2020年風電總裝機目標由3000萬千瓦調高至1億千瓦。在國際效率標准下運行的話,這能夠滿足5%的中國電力需求,並且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風能發電國,當然這也要取決於美國今後幾年相關政策如何。只要中國采取更進取而有理智的方針,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國家的風能。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