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徒步 探尋玫瑰色沙漠中消失的古城

遊記

導讀 約旦,一塊阿拉伯半島上的神奇土地:盡管周邊國家戰亂頻頻,它卻能獨享和平與安寧;雖然80%的土地是貧瘠的沙漠,它卻盛開著人類的文明之花;在這裡,誕生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著數千年歷史的痕跡;這是一個徒步旅行者夢想的國度,是無數人心中的光明聖地。讓我們追隨著貝都因人的腳步,去探索和發現曾經失落的古代文� ...

約旦,一塊阿拉伯半島上的神奇土地:盡管周邊國家戰亂頻頻,它卻能獨享和平與安寧;雖然80%的土地是貧瘠的沙漠,它卻盛開著人類的文明之花;在這裡,誕生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著數千年歷史的痕跡;這是一個徒步旅行者夢想的國度,是無數人心中的光明聖地。讓我們追隨著貝都因人的腳步,去探索和發現曾經失落的古代文明吧!

在約旦探險,納巴泰人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他們是來自阿拉伯半島的游牧民族,從公元前6 世紀開始占領約旦南部地區、迦南和阿拉伯半島北部。這期間,聰明且會經營的納巴泰人控制了熏香和香料的貿易,並派遣規模巨大的駝隊往來於阿拉伯沙漠與相鄰各國。曾有人形容,古納巴泰人就像一個暴發戶,在財富急速增長的時期於多條商旅必經的交彙點上,建立了一個貿易中樞,它的名字叫做——佩特拉。

著名的瓦地倫(Wadl Rum),沙漠的天然岩石橋。

“不要一口就吃到最後的甜點”

我們對佩特拉的探索,一定是從西克(Siq)峽谷開始的。來到西克峽谷時,導游阿哈姆德已經站在谷口,他的身後是一條窄窄的約1.5 公裡長的高聳而狹長的通道,那正是進入佩特拉遺址的傳統入口。我知道,這條路會通到卡茲尼(Al-Khazneh)那氣勢雄偉、造型精美的正室,可是,在滿懷期待的時候,導游卻把我們領向另外一條路。他說:“當我們可以慢慢地品嘗每一道菜肴時,何必先狼吞虎咽那最後一道甜點呢?”

卡茲尼遺址,被稱為“寶地”,是佩特拉古城的明珠。

阿哈姆德帶著我們繞過了這個通常的入口,走到北面8公裡之外的帕裡特-西克(Siq el-barid), 又名“小佩特拉”的遺址。這裡四周的山壁上雕鑿了許多的建築物。有些非常簡陋,幾乎僅能算作洞穴;也有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層柱式前廊,所有這一切都雕築在紅色和粉色的岩壁裡。導游告訴我們說,這些建築群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望著那些在炙熱陽光下空空如也的建築,我不由得去幻想它繁華時的車馬喧囂,想像著古納巴泰人身著長袍於這些“洞穴”間穿行。頭腦遐想間,腳卻踩著一條鋪滿砂石的干涸的小峽谷,谷中充滿了粉紅色月桂。一路上,怪石、藍天、羊群交錯地映入眼簾,干燥的空氣中卻隱隱摻雜著花香和羊糞的味道;砂礫間,偶爾還能看到色彩藍綠的蜥蜴,在石頭上悄悄打探下就迅速爬走。這期間幾個正看護著自家羊群的貝都因人,略帶吃驚地跟我們打了招呼。這段旅程,看來就是導游說的小驚喜了。

在峽谷中走了三個小時,我們登上一個小谷地,凝視那些不時有意想不到的文物遺跡存在的陡坡。阿哈姆德和我們一樣激情澎湃:“觀光客們通常不會來到這裡。雖然這裡離佩特拉遺址非常近,但是人們總是會直接參觀最著名的地方。其實,這個遺址有40平方公裡的面積,這麼大的地方,喜歡自由徒步觀光的人完全可以規劃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行走路線。”接下來的三天,我們都在這個峽谷中探索那些隱蔽而不易被人發現的砂石角落,這裡不但有古老平整的洞穴,甚至能發現洞穴頂上栩栩如生的壁畫。每當我驚異於自己細小的發現,興奮地用手去觸摸那些猶如皺紋般的粉紅牆壁上的溝壑時,他深邃的眼睛裡便會帶著驕傲的笑容,而紅白相間的頭巾,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

行走在佩特拉鋪滿砂石的小峽谷必須小心,以免滑倒

走出瓦地倫,約旦行程的下一站是亞喀巴(Aqaba)港口。亞喀巴港口位於紅海邊,在那裡可以獲得一次極為寶貴的潛水之旅:潛入海下的世界,觀察品種繁多的海洋物種,迷失在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而回到佩特拉前的最後一站,是安曼(Amman)地區的達納(Dana)山谷,那裡有幾百個古老的閃米特部落村莊,這是一個文化保護區。(閃米特部落是一個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居住在死海附近的部落,阿拉伯語和古希伯來語等都是源自於這個部落的語言,被稱做閃語族。)然而,對於我們來說,這次旅行的終點站,必定是期盼已久的佩特拉古城。佩特拉的發現,本身就是一部傳奇

1812 年8 月22 日,在瓦迪穆薩群山之中來了一個身穿阿拉伯長袍的歐洲人,他喬裝成信奉穆斯蘭教的印度商人,並改名為Ibrahim 酋長。約翰·貝克哈特知道當地的貝都因人從未見過歐洲人,他們會對任何陌生人抱著猜疑和敵意,為了不招致驚覺與懷疑,貝克哈特精心制訂了周密的計劃:首先,他學會適應當地的飲食習慣,並學會了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在敘利亞和約旦又完善他的伊斯蘭教的知識。在這長達三年的准備之後,他以向亞倫(Aaron,聖經中的人物)古墓奉獻貢品為理由雇佣了一個貝都因人做向導,開始進入了佩特拉(Ptra)古城。

約翰·貝克哈特走過狹長、險峻的西克峽谷,當驚人的一幕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卻不露聲色地巡看了法老寶庫和厄恩墓,他斷定腳下的城市就是傳聞中的佩特拉之後便匆匆離開。事後,他在日記中寫道:“瓦迪穆薩的毀滅,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這是第一個證實傳說中的佩特拉尚還存在的西方人。從此之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和了解了這個曾經失落的古城。

卡茲尼,藏著什麼寶藏

卡茲尼是佩特拉的無上榮光,面前的蛇道是它的門戶,這條小道,深一百多公尺,長1.2 公裡,是千百年的洪水侵蝕而成,相當險惡。穿過蛇道,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建築就呈現在眼前:高130 英尺,寬100 英尺,高聳的柱子,裝點著比真人還大的塑像,整座建築完全由堅固的岩石雕鑿成形。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於整座建築雕鑿在砂石壁裡,陽光照耀下粉色、紅色、橘色以及深紅色層次生動分明,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砂石壁閃閃爍爍。站在這巨大的建築前,沒有人不會心生敬畏和感嘆,而宏偉柱廊的大門,就像能打開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佩特拉這朵沙漠玫瑰的光芒,在其輝煌年代,曾照耀了整個地中海的東部。

但與宏偉門廊和精美雕刻不同的是,卡茲尼的內部簡陋得讓人驚詫,用“家徒四壁”這個形容詞來形容卡茲尼的內部一點也不過分,也正是因為其內部的空曠,更增加了人們對這大殿的猜測和向往。多年來,人們認為這應該是納巴泰人的藏寶庫,也有不少人試圖鑿挖牆壁找到密室的出口,可是始終一無所獲。倒是輝煌門廊上古羅馬風格裝飾中帶著死亡像征意義的雕刻給考古學家帶來了一些靈感,他們順著湮沒在砂礫下的蛇道,發現在卡茲尼雄偉外觀下,還藏有一個被掩埋的地下室,而這地下室內藏有11 具古人類的骸骨。於是,所謂的“寶藏”終於大白於天下。

走出卡茲尼,我靜靜地站在它充滿古羅馬風格的門廊前,左手是自然的“鬼斧”,右手是人類的“神工”。阿拉伯的熱風吹來,約旦,我終於找到了這玫瑰色砂礫中的遠去文明。


精選文章: 遊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