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新發現勾勒2011考古地圖

考古

導讀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遺址、內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遺址、湖北隨州市葉家山西周墓地、江蘇盱眙縣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山東定陶縣靈聖湖西漢墓、西藏定結縣羌姆石窟成為學者眼中最具有學術價值的� ...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遺址、內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遺址、湖北隨州市葉家山西周墓地、江蘇盱眙縣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山東定陶縣靈聖湖西漢墓、西藏定結縣羌姆石窟成為學者眼中最具有學術價值的考古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考古發現的發掘和保護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相關的保護規劃已經制定,都將以遺址公園或者博物館的形式進行展示。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遺址:研究現代中國人起源的新考證

遺址位於康巴什新區康巴什烏蘭木倫景觀河北岸,發現於2010年5月。該遺址於2011年正式開始發掘,迄今共出土石制品4200多件。

烏蘭木倫遺址是繼1922年法國人發現薩拉烏蘇及水洞溝遺址之後,在鄂爾多斯地區發現的又一重大史前文化遺址,對於鄂爾多斯高原的地質學、古環境學、古人類學、古生物學等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學價值,並將對東亞史前史和第四紀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內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遺址:對解釋史前聚落遺址的廢棄具有重大價值

哈民忙哈遺址出土的蚌飾。

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東南約20公裡處。經發掘,共清理房址43座、灰坑38個、墓葬6座、環壕1條,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遺物近千余件。環壕東西稍長、南北略窄,平面呈橢圓形,截面呈梯形,填土含少量陶片、動物骨、蚌殼及零散人骨等。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遺址的房址有助於研究史前聚落形態。

湖北隨州市葉家山西周墓地:對研究西周早期的方國關系有重大價值

葉家山西周墓出土的青銅鼎上,可見“曾侯諫作寶彝”六個銘文字。

墓地位於湖北省隨州市經濟開發區淅河鎮蔣寨村八組。2011年2月18日至6月14日的發掘共發現65座墓葬和1座馬坑,除因民房占壓的2座大墓未發掘外,其余都已基本發掘完畢。墓葬絕大多數都有隨葬品,出土陶器、銅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達739件套,其中青銅器多達325件。據器物形制特點推斷,這批遺物的年代為西周早期。墓葬中的青銅器上有“曾侯”和“曾侯諫”銘文,說明墓地應是與西周早期的曾國和曾侯相關。

此次發掘對西周曾國研究是一個重大突破,葉家山墓地這類高等級貴族墓地的發現在近30年來湖北考古史上尚屬首次,從墓地的規格和規模看,這在江漢地區乃至長江流域都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考古發現。

江蘇盱眙縣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對諸侯王墓陵園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大雲山西漢墓出土的造型別致的鎏金銅鹿燈。

大雲山西漢墓出土的鎏金錯銀虎形銅鎮。

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位於江蘇省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大雲山山頂。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經全面勘探與搶救性發掘,發掘出一處完整的西漢江都王陵園,出土了大量銅器、金銀器、玉器等精美文物。陵園內共發現主墓3座(M1、M2、M8)、陪葬墓13座、陪葬坑9座,布局規整,排列有序。

大雲山墓地的發現為重新認識東陽城遺址提供了契機。目前的發現表明,東陽城除小城外還存在著範圍更廣的大城,因此,陵園與東陽城的關系值得進一步探討,東陽城的性質也需要重新評價。

山東定陶縣靈聖湖西漢墓:可以一窺當時最奢華的墓葬形式

定陶漢墓內景。

靈聖湖西漢墓位於山東省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墓葬現存封土分兩部分,核心部分位於墓室上部,呈三層台基式,基本呈方形,逐級向上收;外圍輔以斜坡式堆築夯土封護,封土直徑約150米。

從墓室結構初步判斷,該墓葬年代屬於西漢晚期,是山東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木槨墓葬,也是我國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黃腸題湊墓葬,對於推斷墓主人身份和定陶王室與西漢王朝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價值。

西藏定結縣羌姆石窟:探討西藏早期佛教藝術極其重要的資料

羌姆石窟內通體鎏金的雙像浮雕。

羌姆石窟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定結縣瓊孜鄉羌姆村南約3公裡處。石窟發現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尼邊界的果美山南北向山脊東側的崖壁上。2011年8月,初步考察了石窟群總體分布和保存狀況。經粗略統計,整個石窟群大約有105座洞窟,其中,Ⅰ區有29座,Ⅱ區有35座,Ⅲ區有41座。

羌姆石窟的發現,擴大了西藏乃至中國石窟的分布空間,特別是I區主要3個窟內存留的泥塑、壁畫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是探討西藏早期佛教藝術極其重要的資料。(宗合)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