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濕地水鳥繁殖頻遭垂釣干擾

環境保護

導讀昨日,在上海科技館濕地,釣魚愛好者垂釣時驚起了池塘裡的水鳥。上海科技館濕地示意圖濕地旁的蘆葦被扒開形成小路。上海科技館濕地的黑水雞在哺育幼鳥。距小池塘還有五六米,就能聽到一片蛙聲,走近看,從小蝌蚪蛻變的小青蛙在跳躍;10來只黑水雞在水面上悠游,不時撲騰著翅膀;池塘邊,蘆葦返青了,碧綠一片……這是記者昨天在上海科技館停車場旁的濕地看到的 ...


昨日,在上海科技館濕地,釣魚愛好者垂釣時驚起了池塘裡的水鳥。

上海科技館濕地示意圖

濕地旁的蘆葦被扒開形成小路。

上海科技館濕地的黑水雞在哺育幼鳥。


距小池塘還有五六米,就能聽到一片蛙聲,走近看,從小蝌蚪蛻變的小青蛙在跳躍;10來只黑水雞在水面上悠游,不時撲騰著翅膀;池塘邊,蘆葦返青了,碧綠一片……這是記者昨天在上海科技館停車場旁的濕地看到的情景。然而,這片“休養生息”10多年形成的濕地近來卻頻頻被打擾:釣魚人、捕鱔人,甚至“方便者”常常出沒。一名生態保護志願者告訴記者,他看到小池塘邊最多時有14名釣魚者,蘆葦蕩被扒開,用廢棄的磚石板鋪出一條條小路。眼下正是黑水雞和小鸊鷉(拼音:pì tī)這兩種科技館濕地主要水鳥的繁殖季節,生態保護志願者擔憂:野鳥的繁殖會受到影響。常年關注這片濕地的專家也呼吁,請讓科技館濕地繼續“休養生息”。

■由來

10多年前因建造停車場形成濕地

很多市民可能還不知道,上海科技館的停車場旁竟有一片濕地。據專家調查,在這片三四千平方米的濕地裡,野生動植物不少於170種。其中,野生植物超過55種,昆蟲不下70種,鳥類20余種,有人還曾記錄到有3種蛙類、4種魚類和2種獸類。不少物種,連一般的公園、綠地都難得一見。這片濕地可以說是中心城區內唯一一處有兩種以上野生水鳥繁殖的開放式濕地。

市民的“不知道”和“遺忘”造就了這片濕地。 10多年前,這裡是一片農田,一條灌渠穿流而過,將附近張家浜裡的河水引入灌溉。 2000年,為建造科技館的停車場,施工方從灌渠駁岸邊挖走了大量土方,於是水溝變成了池塘,後來在其周邊栽上了樹木。然而,此後這個池塘就被人遺忘了。未料,正是人們的遺忘給了水體和樹木“休養生息”的機會,當年的小水溝逐漸成了棲息著諸多野生物種的生命池塘。

記者昨天在小濕地裡看到,烏桕、旱柳、香樟等樹木已成氣候,樹林裡開著紫色野花,小池塘裡更是生機盎然,池塘邊蘆葦叢生,黑水雞在悠游,小青蛙在蹦跳。據說,池塘裡還有食蚊魚、鯽魚等。

2005年左右,小濕地開始出名,上海科技館的專家和本市生態保護組織曾在濕地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讓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起認識自然界,並動手幫助清理小池塘。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生態學教授也曾在此開展科學研究。

■現狀

有人看到最多一次有14名釣魚者

小濕地出名了,來的人也多了。記者昨天在小池塘邊看到,有3人在垂釣。

一名騎著自行車前來的老人說,他就住在附近,常來這裡釣魚:“裡面主要是鯽魚,個兒不大,運氣好的時候能釣上四五條,運氣不好的話,一天也釣不到一條。不過,主要是打發時間嘛。”老人戴著遮陽帽,還帶了張板凳,看來是准備“持久作戰”。

在老人的兩旁,隔開10來米,各有一名垂釣者,也都是這裡的常客。由於垂釣需要,原本茂盛的蘆葦叢被扒開,有人用磚石板、粗樹枝鋪出一條條伸向水邊的小道。記者一不小心,踩在樹枝、雜草鋪設的小路上,池塘的水淹沒了鞋子。“垂釣者遠不止這幾個。”綠洲生態保護交流中心的志願者姜龍說,最多一次,他看到過有14名垂釣者。除了垂釣者,用地籠捕黃鱔、捕魚的也來了。“我在池塘裡親眼見過捕黃鱔的地籠。”姜龍告訴記者,他從垂釣者那裡聽說,的確有人傍晚過來投地籠。

“垂釣者、捕黃鱔者的增多也就是去冬今春的事情,前幾年釣魚的人也有,但三三兩兩的沒那麼多。”經常來此考察的姜龍說,去年年底,大片加拿大一枝黃花和雜草被清理干淨,濕地整潔了,但進出也更方便了,從此來的人就多了。

還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在停車場停車的司機也會進出濕地,在小池塘或樹林裡“方便”。

■影響

志願者擔憂:水鳥繁殖或受影響

讓姜龍等生態保護志願者擔憂的是:眼下,正是黑水雞和小鸊鷉這兩種科技館濕地主要水鳥的繁殖季節,有人頻繁進出濕地,蘆葦叢又被扒開,這會影響到水鳥的繁殖。而接近水邊的蘆葦叢正是兩種水鳥的巢穴“安身處”。

根據志願者的調查,上海科技館濕地最多曾記錄到有72只黑水雞,平時一般保持在20只左右;去年曾記錄到6只小鸊鷉的成鳥、 1只雛鳥,現在一般只有1只,混雜在黑水雞群裡,且時不時潛水。

滬上的鳥類愛好者曾多次拍到過黑水雞和小鸊鷉在蘆葦叢中搭的窩、下的蛋和孵出的小鳥。“以前濕地裡能看到刺蝟和赤鏈蛇,黑水雞的巢也能看到好幾個。”姜龍說,最近幾天,他去濕地沒看到刺蝟和蛇,黑水雞的巢也少了。

據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高級工程師袁曉介紹,目前的確是黑水雞和小鸊鷉的繁殖季,而且鳥蛋已經下了,本月底、下月初就能孵化出小鳥。

據悉,黑水雞和小鸊鷉在北方可能是候鳥,但在南方一般為留鳥,即通常不會遷徙,而是固定在某個區域生活。

■呼吁

專家:請繼續讓濕地“休養生息”

各色人物,尤其是垂釣者、捕黃鱔者、“方便”者進出濕地,是否有管理規定?記者從負責濕地保潔、綠化養護的世紀廣場物業管理公司獲悉,這片開放式濕地對垂釣沒有允許或不允許的規定。雖然沒有明文允許或禁止的規定,但專家依然呼吁:希望人們少去濕地,盡量不要干擾裡面的野生動物。《自然與科技》雜志社總編、原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金杏寶告訴記者,她也注意到了池塘邊垂釣者越來越多的現像,“雖然目前還不至於造成大的生態破壞或對野生水鳥的嚴重干擾,但要引起重視。”金杏寶認為,少量的垂釣可以,但大量的、甚至用網、用籠子捕魚肯定會影響水鳥生活,影響其他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濕地還曾出現過用網張鳥的現像,而附近的張家浜裡也時常有人用網捕魚,每次見到這些行為進行勸阻,他們有時還不聽勸。”非法捕鳥、捕魚人的行為令專家很是氣憤。由於工作地點就在濕地旁,閑暇時,金杏寶常到張家浜和小池塘邊轉悠,感悟和思考一些大自然的問題。她曾說,小池塘告訴人們,即便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依然有野生生物的落腳之地。只要人類放手,少些打擾、多給點自由,都市綠洲並不太遠——有水,魚自然會來;水中有植物,哪怕是殘荷疏枝,也能聽到小黃蛉悠揚的鳴叫。

[相關鏈接]

黑水雞和小鸊鷉能飛到世紀公園

黑水雞和小鸊鷉的飛行能力雖然不強,但還是能作短距離飛行,“一口氣”飛個數十米、上百米,對它們來說,還是行的,因此,從上海科技館飛到世紀公園是有可能的。在世紀公園,同樣生活著不少黑水雞和小鸊鷉,尤其是游人比較少去的“無人島”附近。 “因為沒有做標記,所以不能確定,但也說不定這兩個地方的黑水雞和小鸊鷉時常互相飛來飛去。 ”袁曉說,如果像螞蟻搬家那樣,這兩種水鳥一代代慢慢飛,也許能搬家去澱山湖居祝

黑水雞:最大特點之一是額頭有塊鮮紅色。在全球廣泛分布。在中國繁殖於新疆西部、華東、華南、西南、海南島、台灣及西藏東南的中國大部地區。棲息於富有蘆葦和水生植物的淡水濕地、沼澤、湖泊、水庫、葦塘、水渠和稻田中,也出現於林緣和路邊水渠與疏林中的湖泊沼澤地帶。能頻頻游泳和潛水於臨近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

小鸊鷉:成鳥上頸部具黑褐色雜棕色的皺領;上體黑褐,下體白色,分布廣泛。善於游泳和潛水,常潛水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幼蟲、魚、蝦等為食。繁殖於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的蘆葦、燈心草、香蒲等地。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