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崔福建萬裡長城與京杭大運河,這一撇、一捺,在遼闊的中國版圖上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字。陽剛雄健的萬裡長城蜿蜒於祖國西部的千山萬嶺之中,而陰柔悠深的京杭大運河則滔滔奔騰於東部錦繡平川之上。誠然,正是這著稱於世界奇跡之林的中國古代兩大人工奇跡,共同造就了華夏民族的燦爛文化以及龍的傳“人”。如果說,萬裡長城是凝固的歷史;那麼,京杭大運河就是流動的文化。這文化,正凝聚了3000年的文明史。

京杭大運河縱貫北南3000裡,盡顯妖嬈大約是在300萬年以前,燕山和喜瑪拉雅地區的造山運動造就了亞洲大陸西高東低的地形,於是,中國的主要河流大都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如此,在給流域地區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割裂了南北方的交通,影響了地區間的商業和文化的交流。從很早的時候起,中國人就夢想能有一條溝通南北的河流。於是,在後世便誕生了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這條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曾發揮了南北商貿和文化溝通的關鍵作用,先後應用於軍事戰爭、漕運(糧棉物資水運)、南北商貿交易、客運交通等諸多方面。京杭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末期,鑿成於隋代,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

早在公元前485年,吳王夫差為北上伐齊而下令開鑿了“邗溝”( hán gōu,長150余公裡),溝通了長江與淮河之間的河道。隋煬帝於大業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征調民工200余萬人,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楚國“芍陂”、魏國“鴻溝”等多條運河溝通平原地區自然河流的基礎上繼續開長拓寬,終完開鑿成了杭州至洛陽、涿郡(今天津至保定一帶)的南北大運河(全長2700余公裡),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到了元代,朝廷又下令將“弓”形大運河改為南北直行的大運河,形成了現如今1794公裡航程的運河路線,史稱為“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依次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十八所城市,見證了大中華南北交往的千年足跡。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京杭大運河自北端起點至南端終點可分為七段人工河道、河流、湖泊,即七段古運河河道:第一段:通惠河(北京市到通州)18公裡,連接溫榆河、昆明湖、白河;第二段:北運河(通州至天津)148公裡;第三段:南運河(天津市南至山東臨清);394公裡;第四段:魯運河(臨清至台兒莊)463公裡;第五段:中運河(台兒莊至江蘇淮安)185公裡;第六段:裡運河(淮安至揚州)157公裡;第七段:江南運河(鎮江至浙江杭州)395公裡。

隋煬帝借大運河下揚州看瓊花的故事在古時,開辟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在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實現了全國統一之後,更顯得十分必要。當時,隋朝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區的經濟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資,特別是糧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怎樣把這些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北方地區,這是擺在統治階級面前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大量的物資要從江淮運到長安,甚至運到北方邊疆的軍事重鎮,采取什麼運輸方式好呢?當時陸上運輸只有騾馬大車和肩扛人挑,運輸速度緩慢,運輸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不能滿足統治階級的需求。只有利用水道運河運輸,才能完成這項任務。當然,也有其他觀點認為: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是由於隋煬帝(楊廣)這個暴君窮奢極欲,愛好游玩,為了到揚州看瓊花,達到“陸地行舟”的願望,才動用二百萬勞工開鑿的大運河,對此,我們不做探討。

對於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的情景,唐人杜寶在《大業雜記》中有著詳細記載:煬帝本人乘坐的龍船,高45尺,寬50尺,長200尺,有四層樓。頂樓由正殿、內殿、東朝堂、西朝堂組成,周圍是雕畫彩繪的回廊。二樓、三樓有一百六十間房間,皆用丹粉塗飾,妝點金碧珠翠,門窗雕刻綺麗,懸掛流蘇羽葆、朱絲網絡。底層供內侍與水手們住,也收拾得整齊漂亮。全船用六條以潔白的素絲編成的大繩牽挽,纖夫用1080人,稱作殿腳。一色是江淮地區的青壯年漢子。殿腳也穿綢著緞,十分華麗;皇後所乘之船名為翔螭舟,用900名殿腳。嬪妃們分乘九條浮景舟,每145舟用100名殿腳。另外還有供宮廷美女、夫人們乘坐的漾采船36條。這些船,一律彩繪精雕,或兩層、或三層,各有特色;還有朱雀舫、蒼螭舫、白虎舫、玄武舫各24艘,飛翔舫60只,凌波舫20只,供宮女們乘坐、往來服役,凌波舫上的宮女都識水性,可以下水活動。這支隊伍之後,才是由王公大臣們乘坐的大船,共52條,全是五層樓船。然後是僧侶們乘坐的三層樓船120條,後面跟著外國賓客及五品以下官員所乘坐的三層樓若干。所用船夫八萬余人。這支隊伍,連同侍衛人員在內,少說也有三十余萬,在運河中首尾聯接二百多裡。每次出行所過州縣,五百裡內都要貢獻食品,吃不完的隨時仍掉。沿途地方官又爭獻禮品,誰的禮品中意,誰就可以升官發財。楊廣出游,僅只皇家所乘龍舟就有數千搜,不用槳篙,而用纖夫,纖夫有八萬余人。禁衛軍(驍果)乘坐的軍艦也有數千艘,但由軍士自己拉纖。一萬余艘船只,首尾相銜一百余公裡。騎兵夾岸護衛,萬馬奔騰,旌旗遍野,十分壯觀。飲食供應由250公裡地方政府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