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cathelindan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

上圖是一幅1770年的繪畫,內容描繪了愚人節當天,街上的孩子們將風箏綁在一位老人的頭發上來取樂的場景。很多歷史學家都相信愚人節起源於16世紀的法國,當時因為很多國民還不知道法國的新年已經從4月份移至一月份慶祝而被當成“四月裡的傻瓜”。圖片提供: Hulton Archive/華蓋創意公司全文:由國家地理新聞Graeme Stemp-Morlock撰稿2008年3月28日對於喜歡惡作劇的人來說,沒什麼要比——幾百年來無傷大雅的傳統——愚人節來得更重要的了。來自加州聖地亞哥惡作劇博物館的館長 Alex Boese說:“很多人覺得愚人節是非常無聊的節日,且根本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但喜歡惡搞的人卻拒絕接受舍棄這一傳統,他們熱愛這個日子並能夠讓其繼續保持生機。”然而Boese也指出,在美國,近些年發生來家庭和辦公室裡的惡作劇不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例行由媒體主導的大型騙局,他說。新......春快樂?專家稱,愚人節真正的起源還是一個謎。最普遍的說法是在16世紀,為了與古羅馬歷法相符,法國更改了其歷法,將新年從三月末四月初的春天伊始提前到了一月份。但是變更的消息傳播得非常慢,一些生活在鄉村的居民仍舊在春天裡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群人就成了“四月裡的傻瓜”。在研究了假日起源之後,Boese對這種說法表示了不贊同。他說:“起源法國的理論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以前,法國人曾在法定的復活節這天慶祝新年,而那天從來都不是四月一日。”“按傳統,新年只有一個合法開端——一月一日實際上也是所有法國人唯一能記起的慶祝新年的日子。Boese相信,愚人節只是從歐洲諸多慶祝春天萬物重生的古老節日演化而來,在那些日子裡,隨處可見惡作劇和經過了偽裝的人們。在我們身上開的玩笑波士頓大學研究美國式幽默的榮譽教授Joseph Boskin提出了他自身關於愚人節起源的說明。1983年,Boskin 曾將這一想法告訴了美聯社的一名記者,他說,這一切源自於公元3到4世紀君士坦丁一世大帝手下的弄臣。據說,當時的弄臣們成功的從皇帝那兒得到批准,准許讓他們推選的代表當一天的國王。因此,在4月1日,君士坦丁將統治羅馬帝國的權力移交給了他的弄臣之一Kugel,國王Kugel在當天頒布法令,宣布這一天成為永久荒誕日。Kugel恰巧也是Boskin一個朋友鐘愛的一道東歐菜肴的名字。Boskin說:“當時我還以為我會因為講述了這個既應景又離奇荒誕的故事而受到贊賞”。可誰知道美聯社對這一話題並不怎麼感興趣。他補充道,喜歡開玩笑和惡作劇的人能提供一些十分必要的視角來觀察社會。“成功的幽默家就好比不受宗教約束的薩滿——他們都能一手為社會制造困難,一手解決困難。惡作劇博物館的Boese還指出,愚人節是公開發泄對社會不平等待遇不滿的途徑。比如說,19世紀,大街上流浪的小孩在愚人節這天總是會作弄那些倫敦的紳士們。現實比小說更離奇專家稱,然而在主流文化中,實際發生的荒誕事兒正在逐步取代過去盛行的虛構幽默。其中翹楚莫過於每年為表彰特殊科研成果而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今年的醫學獎頒給了在著名的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了關於人在吞食一把劍之後會產生的後果及影響一文的研究人員。搞笑諾貝爾獎創始人兼《不可能完成的研究年鑒》主編 Marc Abrahams說:“我們不斷發明新事物只是因為我們不斷發現與現實抗爭幾乎是不可能的。”三月份的期刊講述了Philip M. Parker的故事,由他發明的創作機器能在20分鐘內瀏覽完信息數據庫並創作出一本書。這台機器幫他完成了至少30萬個標題——其中有包括《2007-2012年日本檸檬味汽水前瞻》和《韋氏英語用於Zarma縱橫填字游戲:一級》在內85000本在卓越亞馬遜網上進行售賣。Abrahams說:“真實的東西之所以更有意思就在於它是實際發生過的。”“因此,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是作為愚人節笑話的最佳範本。你雖然把真相告訴了他們,但所有人都會以為這件事實際上是你編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