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報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受到各國政府與人民廣泛注意的問題,經過30年多方面的探索,至今仍是一個未取得突破的科學難題。近些年來由於一些大地震突然發生在事先末估計到的地區(如原蘇聯的亞美尼亞地震、日本的阪神地震、美國的洛杉磯地震等),以及在一些有明確預測意見的地震危險區(日本東海、美國帕克菲爾德)又未發生預期地震,促使科學家反思現行的一套地震預報體制是否有效的問題。1996年11月在英國倫敦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駁厙蛭錮砹?合會召開了 “地震預報體制評估研討會”。有歐洲、美國、日本代表參加,中國沒有人出席。會上幾個主題發言都相當低調。後來,Kogan,Geller, Jackson三位教授聯名在Science發表了“地震無法預測”的論文。該文指出,在通過對地震預測進行了近30年的苦心研究以及對各地進行的地震預測考察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地震是無法預測的,應該打消可能會在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月之前預測到地震的希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一項毫無希望的工作。他們的主要論點是:??
(一)總結的地震前兆都不可靠
截至目前各國報道的地震前兆現像基本上是回顧性的,缺乏嚴格的論證,沒有證明它們是前兆,而是與地震無關的環境因素。認為地熱和地下水異常,沒有提出定量的物理機制。對日本1994年在色丹島Shikotan地震前1200km以外的水井的“前兆性變化”,認為沒有任何模式可以解釋這樣的變化,是似是而非的。總的說來,他們認為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常把信噪比很低的數據當作信號來進行分析,用對事先取定了參數的假設的統計檢驗方法來評估,通過事後調整參數的方法得到的研究結果。在對結果的處理中根本不考慮其他的假設。他對希腊人VAN方法進行了認真的嚴格的檢驗,認為是不行的。??
(二)現行的經驗預報方法是走不通的??
Ge11erf 批評了關於1978年日本伊豆大島地震預報成功的說法。他說1978年伊豆半島附近發生了強烈的微震活動,在3小時內發生了18次有感地震的情況下,日本氣像廳公布了地震情況,提醒市民注意,然而,這個通知並沒有指出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當通知發出90分鐘後,在這個地區附近發生了7??0級地震,他認為沒有三要素的預報,不能算是成功預報。他還對日本東海地震預報提出了批評。他說:從7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公眾就被告知,在太平洋沿岸,距東京 150km的東海地區,近期內有發生8級地震的可能,公眾和政府都相信“預料中的地震馬上就會發生”,還建立了“地震預知聯絡會”,然而,預報的東海地震並未如期發生,卻在其他未預報地區接連發生強震(例如1983年日本海地震、1993年奧尻島地震、1994年色丹島地震、1995年阪神地震等)。就在公眾處於“預料之中的東海地震”和下一個關東(東京)大地震”的信息轟炸之下的時候,阪神地區的公眾和地方政府錯誤地推斷自己沒有危險,從而對防震沒有進行認真准備。這種情況也加劇了阪神地震中的損失和傷亡。對美國加州帕克菲爾德地區,他認為和其他地區沒有什麼兩樣:他認為帕克菲爾德發生地震的危險並不高於加州的其他地區。他說:“以對地震的物理機制並不完善的認識為基幢來實現地震預報是一個誘人的目標,這個目標人們從未達到過,地震預報研究是漫長的。
??
(三)按照地震過程的物理實質,准確預報是不可能的??
由於地震過程對初始條件具有敏感的非線性依賴性,即使對地震的物理機制有了完善的認識,對地震也可能還是無法做出准確的預報。從地殼處於自組織臨界狀態來看,准確地預報地震是困難的。破裂過程是不穩定的,每次地震多大,只有在地震開始後才能被確定。因素很多,不是地震越大,孕育區就越大。地震大小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破裂開始後多種因素來確定,事先就預測有多大是不現實的。??
當然,在國際上也不止這一種聲音。一些著名地震專家對地震預報的成就給予了肯定,他們認為,地震學家可以對以往10年取得的某些成就感到滿意,他們認為地震發生地點、時間、震級的短期預報終將會實現,而長期預報的成就則更加突出,如美國的Allen教授成功地預報了1989年的洛馬普利特地震。他認為,在短期預報變得可靠以前,還會有許多失敗,推測可能要到2100年甚至2200年才能實現。阪神地震前日本尾池和夫曾有過中期估計,但未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