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56年1月23日,今陝西華縣發生8級地震。陝西關中地區,平原沃野,人口稠密,是我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這次發生在關中東部華縣的地震,死亡人口之多,為古今中外地震歷史的罕見。據史料記載:“壓死官史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其不知名未經奏報者復不可數計”。這次地震極震區烈度為12度,重災區面積達28萬平方公裡,分布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省區,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有感範圍遠達福建、兩廣等地。
這次地震人員傷亡如此慘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壞而造成的。其中,黃土滑坡和黃土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別突出,滑坡曾堵塞黃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漲而使河水逆流。當地居民多住在黃土原的窯洞內,因黃土崩塌造成巨大傷亡。地裂縫、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壞,使災情進一步擴大。這個地區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發生在午夜,人們難有防備,大多壓死在家中;震後水災、火災、疾病等次生災害嚴重,加上當時陝西經常干旱,人民飢餓,沒自救和恢復能力。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致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