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專稿:新七大奇跡VS舊七大奇跡

地理雜談

導讀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nenva、desert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巨型救世主基督像(高105英尺,合38米)在7月7日揭曉的全球偉大人造物海選中被評為“新七大奇跡”之一。這場海選通過因特網和電話投票,有如一場虛擬的“美國偶像”。另外的六大奇跡是:羅馬鬥獸嘗印度泰姬瑪哈爾陵、中國長城、約旦佩特拉古城、秘魯馬丘比丘的印加文化 ...

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nenva、desert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

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巨型救世主基督像(高105英尺,合38米)在7月7日揭曉的全球偉大人造物海選中被評為“新七大奇跡”之一。這場海選通過因特網和電話投票,有如一場虛擬的“美國偶像”。另外的六大奇跡是:羅馬鬥獸嘗印度泰姬瑪哈爾陵、中國長城、約旦佩特拉古城、秘魯馬丘比丘的印加文化遺址和墨西哥的古瑪雅文化名城奇琴伊察。這場海選由新七大奇跡基金發起,源於瑞士電影制片人和博物館長伯納德·韋博的想法,目的是“保護全球的人類遺產”。基金會聲稱整個活動吸引的投票者超過100萬。不過此次海選是有爭議的——活動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UNESCO)的批評。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目前是世界遺產名錄的管理者。在一份聲明中他們表示:“此類活動並無太大意義,也無法為公眾選出的這些遺址的保存和保護工作做出持續的貢獻。”——詹姆斯·歐文

另一項新選出的奇跡是沿著中國北部修建的長城。這道用來抵御外敵入侵的偉大工程,一直延續修建了幾個世紀。從公元前五世紀到十六世紀從未間斷,長城的修繕從未間斷。這是世上最長的人造建築物,連綿4000英裡(6400公裡)。其中最著名的一段城牆,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公元前200年建造的。在葡萄牙的裡斯本,組委會宣布長城入選了新七大奇跡,但中國的新聞媒體皆未報道此事。國家文物局亦拒絕對此賽事發表評論。其他的候選項目待遇不同。例如在巴西,總統盧拉·達席爾瓦就鼓勵國民為裡約熱內盧的耶穌像投票。(攝影:雷蒙德·K·吉曼 / 國家地理 / 格蒂圖片社)

歐洲唯一一個成為新七大奇跡的建築——意大利羅馬鬥獸唱—曾經可以容納50000名觀眾觀看血腥的比賽,參與者包括角鬥士、野生動物和戰俘。羅馬鬥獸場在公元7世紀由韋斯帕西恩(Vespasian)皇帝開始建造。現代體育場仍然在模仿羅馬鬥獸場的著名設計。未能稱為新七大奇跡的歐洲遺址包括英國的巨石陣,希腊的雅典衛城和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羅馬梵蒂岡指責這次競賽的組織者忽視了基督教的歷史遺址,沒有一個基督教的歷史遺址進入最後20強名單。梵蒂岡文化和考古學代表人物大主教Mauro Piacenza聲稱忽略像西斯廷教堂這樣的遺址是“不可理解的”。圖片來源:John Lawrence/Photographers Choice/Getty Images

佩特拉古城位於阿拉伯沙漠的邊緣,是Aretas四世的那把特亞(Nabataean)王國的首都(公元前9年到公元40年)。佩特拉古城因其石質建築而著名,如138英尺(42米)高的教堂,教堂的正面用玫瑰色的石頭雕刻而成。這座古城還有隧道、儲水窖和一個能容納4000人的競技常西方人並不知道這個沙漠中的遺址的存在,知道瑞士探險家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在1812年偶然發現它。約旦非常重視新七大奇跡評眩在目前中東,尤其是緊鄰伊拉克局勢的影響下,約旦的旅游業受到很大影響,這使能夠吸引游客佩特拉古城顯得更為重要。約旦皇室支持佩特拉古城參加競眩圖片來源:Richard Nowitz/國家地理/Getty Images

馬丘比丘是拉丁美洲三個被選為新七大奇跡的遺址之一。馬丘比丘位於秘魯亞馬遜流域的山上,是一個建於15世紀的的居住點。這個荒廢的城市是印加文明最著名的遺跡,印加文明曾經興盛於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脈附近。在16世紀西班牙侵略者帶來致命的天花大爆發後,這個城市被遺棄了。在馬丘比丘被選為新七大奇跡之一後,周六有幾百人到這個遙遠的7970英尺(2430米)高的遺址集會慶祝。競選結果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一個足球場公布,據說在馬丘比丘獲勝的消息被公布時得到了最熱烈的歡呼。令兩個入選的拉丁美洲遺址是巴西裡約熱內盧的巨型救世主基督像和墨西哥的古瑪雅文化名城奇琴伊察圖片來源:Gavin Hellier/Photographers Choice/Getty Images

奇琴伊查大概是瑪雅文明最著名的寺廟之城了,瑪雅文明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存在於中美洲的文明。奇琴伊查是在公元750年至公元1200年之間瑪雅文明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在城市的中心是庫庫爾坎金字塔(見上圖)——它有79英尺(24米)高,四面各有91級台階——每個台階意味著一年中的每一天,頂端的平台意味著第365天。新七大奇跡評選是從1999年開始的,投票開始於2005年。遍及世界的約200個候選地中有21個進入決賽名單。未能成功被選為新七大奇跡的包括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巨石像、俄羅斯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和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圖片來源:Steve Elmore/Stone/Getty Images

在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是莫臥兒穆斯林帝國國王沙傑汗為他深愛的皇妃泰吉•瑪哈修建的陵墓。泰姬陵始建於1632年並花費了15年時間才最終建成。這個華麗的穹頂陵墓被規則有圍牆的花園環繞,它被認為是莫臥兒藝術和建築的典型代表。它還包括4個尖塔,每一個比13層樓還高。在泰姬陵完工不久,沙傑汗被他的一個兒子廢除王位並軟禁起來。據說他在余生一直在透過一扇窗戶凝視泰姬陵。圖片來源:Ernst Haas/Getty Images

大約公元前2560年埃及法老王胡夫建造了大金字塔作為他的墳墓。這座金字塔是原來古代七大奇跡中最古老的一個,原來的七大奇跡是由希腊學者在2200年前確定的。大金字塔也是古代七大奇跡中唯一幸存下來的。大金字塔是吉薩三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坐落於今天的開羅城邊。風雨的侵蝕使金字塔目前的結構變矮了幾英尺,這座金字塔在剛剛建成時有480英尺(145米)高。在四千余年間它被認為是這個星球上最高的建築。本來吉薩金字塔在網絡和手機投票的新七大奇跡評選中名列第一,但埃及領導人對這項競賽感到憤怒,他說金字塔的地位不應由投票決定。“這項競賽不會貶低金字塔的價值,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的奇跡,” 埃及古文物協會秘書長扎西•哈瓦斯對法新社說。競賽的組織者在四月時將金字塔從名單中撤去並將“榮譽奇跡”的地位授予金字塔。圖片來源:David Sutherland/The Image Bank/Getty Images

與金字塔相反,羅得島巨像是古代七大奇跡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羅得島巨像在經過12年的建設後於公元前282年完工,僅僅56年之後,一場地震就使其沿膝蓋處斷裂並倒塌。這個巨大的雕像由石頭和鐵構成並在表面覆蓋一層青銅,它代表了希腊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是羅德島的守護神。它位於地中海羅德島上並面向曼德拉奇海灣(Mandráki Harbor)。現在人們已不再相信它像流傳下來的圖畫那樣橫跨港口的入口。羅得島巨像有大約110英尺(33米)高,它是已知古代最高的雕像。這座雕像是為了慶祝島上的三個城邦統一而建築的,它們共同抵御了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帶領的馬其頓王國長時間的包圍。彩雕:Ferdinand Knab/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Getty Images

亞歷山大燈塔是古代七大奇跡中唯一有實際用途的,它建在埃及港口城市亞歷山大(現在叫El Iskandarîya),為其周圍危險水域航行的船只照明方向。亞歷山大燈塔於公元前285年到公元前247年建在法羅斯島上,曾是好幾個世紀內的世界最高建築。據估計,它高384英尺(117米)——相當於現在40層樓高——甚至有人認為比這還要高。這座燈塔夜間使用火光照明,而白天用磨光的青銅鏡反射太陽光照明。據說在海上35英裡(50公裡)外都能看見光。這座巨大的建築在地中海海岸屹立了1500多年,最終被公元1303和公元1323年的地震嚴重損毀。示意圖來源:DeAgostini/Getty Images

這座希腊眾神之王宙斯的巨大的金色神像是為紀念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而建的,奧林匹克運動始於古城奧林匹亞。這座雕像由古典雕刻家Phidias於公元前432年雕刻完成,神像坐在鑲嵌寶石的木制王座上,在神廟中俯視著整個城市。神像高40英尺(12米),他一手拿著權杖,另一只手上是勝利女神Nike的小雕像,兩者都是用像牙和貴重金屬做的。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之後,在公元391年奧林匹克運動因被認為是異教徒的活動而禁止,神廟也被迫關閉了。神像最終被毀了,至於它是與神廟一同被毀,還是被移到了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布爾)而後被大火燒毀,歷史上還存在爭議。彩雕來源:Ferdinand Knab/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Getty Images

據說空中花園位於現在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的岸邊,但有人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過。傳說公元前600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美索布達米亞沙漠中他的皇宮裡建造了這座分層的花園,以取悅他的王妃。王妃想念她的家鄉米提亞的綠色景致,米提亞位於現在伊朗北部。目前,考古學家對空中花園可能的地點還未達成一致,但是那一地區發現了宮殿的地基和有灌溉的水井的拱頂建築,這些都可能是空中花園的遺跡。希腊的歷史學家對這個花園做了最為詳盡的描述,然而古巴比倫歷史中卻從沒有提到過它。彩色平板畫:Ferdinand Knab/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Getty Images

這座位於哈利卡納蘇斯(Halicarnassus,現在是博德魯姆市)的著名陵墓建於公元前370至350年,是卡裡亞(Caria,位於現在土耳其西南部)國王毛索洛斯(Mausolus)的墳墓。傳說這是他的妻子阿爾鐵米西婭二世(Artemisia II)帶著悲痛為紀念他們的愛情而修建的。Mausolus 是波斯帝國的總督(或者說是統治者),他帶有傳奇色彩的墳墓是“陵墓(mausoleum)”一詞的來源。整個建築長120英尺(40米),高140英尺(45米)。陵墓因其建築上的美感和壯麗而倍受稱贊。陵墓的中心墓室用金子裝飾,外圍部分則裝飾以華麗的石制壁緣和雕刻畫,這些外部裝飾出自四個希腊工匠之手。陵墓一直完整保存到15世紀早期,直到基督教十字軍將它拆除,以用它的材料來修建一個新的城堡。一些壁緣和雕刻畫殘片現在保存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油畫來源: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Getty Images

這座宏偉的大理石神殿建成於約公元前550年,它位於以弗所(Ephesus,臨近現在土耳其的Selçuk鎮),是為希腊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Artemis)而建的。神殿中有120個圓柱,每一個有60英尺(20米)高。除此之外,據說神殿中還有許多精美的藝術品,包括亞馬遜(神話中的一個女武士種族)的青銅像。傳說一個叫Herostratus的人為了出名,在公元前356年燒毀了這座神廟。重建之後,又於公元262年被哥特人(Goths)毀壞。而後公元401年又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大主教聖約翰•克裡索斯托(Saint John Chrysostom)的命令下再次被基督徒破壞。現在,神廟的地基已被發掘出來,其中的一些柱子也重新立起來了。彩雕來源:Ferdinand Knab/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Getty Images

精選文章: 地理雜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