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藍藻已是常態 專家呼吁理性看待

生態

導讀近日,太湖再次發生藍藻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眾不必要的驚慌。對此,專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太湖藍藻,采取科學的措施積極治理,不必恐慌。自去年太湖藍藻導致無錫發生了飲用水危機之後,藍藻一直成為敏感的話題。當地政府也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預防藍藻再次大規模暴發,確保不發生飲用水危機。藍藻是存活在地球上三十五億年的生物,� ...

近日,太湖再次發生藍藻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眾不必要的驚慌。對此,專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太湖藍藻,采取科學的措施積極治理,不必恐慌。

自去年太湖藍藻導致無錫發生了飲用水危機之後,藍藻一直成為敏感的話題。當地政府也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預防藍藻再次大規模暴發,確保不發生飲用水危機。

藍藻是存活在地球上三十五億年的生物,並不是污染的特定產物。對此,長期研究太湖的中國環科院湖泊基地負責人金相燦教授認為,太湖目前水質處於劣五類,主要是總氮超標,營養狀態為輕度和中度,水體水質仍處“藻型生境條件”狀況,這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生態後果,只要溫度、水流和光照等條件適宜,藍藻水華仍會大規模發生。

專家認為太湖藍藻已是常態,而非異常狀態。這一現像會延續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狀況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國際上此類事件多有先例,采取科學措施理性防範和治理才是上策。專家呼吁,對於太湖藍藻應理性看待,不必反應過度,更不必炒作。

事實上,去年三四月份的太湖藍藻情況遠比今年嚴重。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最新的監測數據表明,今年3月份,湖體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和總氮濃度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7%、32.1%和13.1%,表明太湖水質有所改善。

精選文章: 生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