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日前,科學家首次提出一項全新觀點——當經過一場災難性地震之後,地球的表面能夠“自愈合”。

三維圖像呈現地震之後表層岩石結構和深層岩石結構出現損壞的明顯差異1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發生了6.6級大地震,導致2.6萬多人喪生,雖然地面上的建築物都被損壞,但是該地區地質表層結構卻未發現明顯變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埃裡克-菲爾丁(Eric Fielding)是研究這次地震的科學家之一,他說:“在巴姆地表以下2-3米處出現了地質結構滑體,但在表面僅有一些25釐米或許更小的裂縫。”科學家們在其他地震中也注意到了類似的地質深層和表層之間的明顯差異,他們認為地震應當會造成地質深層和表層相同的損壞程度,但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差別呢?目前,菲爾丁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過地震之後地表結構具有“自愈合”能力。研究人員指出,地震會使地球表面岩石層發生扭曲變形,導致岩石層發生膨脹,而不是出現顯而易見的表層結構損壞。經過地震之後,表層的岩石層又能“自愈”。菲爾丁解釋稱,實驗室實驗證實了這一效應,地震學家通過觀測震波在受損地區的傳播,進一步探測到地震之後地質層所發生的變化,但是具體的地質層變化仍是一個謎團。菲爾丁和研究同事通過歐洲宇航局地球環境監控衛星對巴姆地區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分析,該衛星對地面觀測的雷達信號顯示該地區表層地質區域出現了輕微的下沉跡像,這意味著表層地質結構由之前的膨脹狀態逐漸收縮,具有自愈功能。

伊朗巴姆大地震表面出現了豎直位移,但3.5年過後之前表層膨脹又出現了下沉,如圖所示,藍色區域是表層下沉了3釐米菲爾丁解釋稱,當地震發生時表層地質層逐漸膨脹,這是由於岩石層之間的孔隙逐漸變大,這一現像稱為“地質擴容”。之後通過人造衛星的雷達探測數據可顯示之前膨脹的地質結構出現自愈合。他強調,這種自愈合過程非常緩慢,地球環境監控衛星觀測發現在過去3.5年裡表層地質層下沉了3釐米,但這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目前,這項研究發表在3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