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古跡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文苑英華》唐鄭錫《日中有王字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河,黃河;晏,平靜。“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黃河水流澄清,大海風平浪靜。此語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頌世界和平的吉祥涵義。中國皇家園林圓明園中觀賞實用性建築“海晏堂”之名也出於此。此建築群的精華——十二生肖銅像以水報時,聞名世界。
圓明園獸首銅像的設計
銅像設計者
圓明園獸首銅像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圓明園獸首銅像由歐洲傳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寧(GiuseppeCastiglione,1688-1766)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設計監修,清宮廷匠師制作。
原本郎世寧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體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覺得這有背中國的倫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設計,後來才有了這十二生肖銅像。還有一個難題就是,當時設計好後,郎世寧發現大清竟然沒有一個工匠還懂得青銅器制作方法,後來他和眾工匠查閱典籍,費時費力最終終於造成。
銅像的造型與構造原理
海晏堂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組成,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俗稱水力鐘。
十二生肖銅像為人身獸首,生肖銅像身軀為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鑄造獸首所選用的材料為當時清廷精煉的紅銅,外表色澤深沉、內蘊精光,歷經百年而不鏽蝕,堪稱一絕。設計者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噴泉設計中常用的人體雕塑。獸首為寫實風格造型,鑄工精細,獸首上的褶皺和絨毛等細微之處都清晰逼真。
據考證,當年十二生肖銅像呈八字形盤坐排列在圓明園海晏堂前的一個水池兩邊,被時人稱為“水力鐘”。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是按照我國十二生肖設計的噴泉時鐘,設計極為精巧。
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噴水台南北兩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別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則分別為醜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這些肖像皆獸首人身,頭部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兩小時),代表該時辰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正午時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時湧射噴泉,蔚為奇觀。這些青銅生肖雕像高50公分,雕刻精細,為清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池正中是一個高約兩米的蛤蜊石雕,池兩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個石座。每一座石上雕刻著身穿袍服的獸首人身像,獸首是銅質,人身是石質。它們按中國十二生肖規律排列,每隔一個時辰(合今天的兩小時),代表該時辰的獸首就口中噴水,水呈拋物線狀注入池中,即子時(23時至次日1時)時分,鼠首銅像口中噴射水柱;醜時(1時至3時)時分,牛首銅像口中噴射水柱。正午12點整,除馬首繼續噴水外,其他十一動物銅像的口中也一齊噴射水柱,剎那間場面極為壯觀。因此,人們只要看到那個生肖頭像口中噴射水柱,就可知道現在的時間。這一組噴泉就是一個巨大別致的水利時鐘。
海晏堂前的生肖們
新世紀周刊
-本刊記者/楊東曉
乾隆帝對西洋水法興趣日濃,但是郎世寧提供的海晏堂水法燙樣實在不符合這個數千年禮教籠罩下龐大帝國的審美— —怎麼能有如此不雅之裸女站立在皇帝離宮的水法兩旁呢
郎世寧這個時候來到中國已經33年了,這一年是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圓明園長春園東北面有一塊狹長的區域被規劃為西洋樓,郎世寧早年在法國學習過的建築學在這裡派上了用常乾隆帝想在這裡看到西洋的水法(即噴泉),這位59歲的西洋畫師逐漸諳熟中國人的審美,在和他的兩位法國同行過於西化的水法方案被否定後,這些西方人中的第一批中國通,改變了思路。
於是一組以中國十二生肖為代表的小型水法作品順利地進入實施階段。
變為中國審美的噴泉
圓明園管理處副研究館員宗天亮打開一函圓明園西洋樓銅版畫冊,小心翼翼地取出海晏堂銅版畫:“這套銅版畫在中國存有兩處,一處是沈陽故宮、一處是北京故宮。”他說,“這就是當年的海晏堂,圍繞噴水池兩邊各有6個生肖的雕像。因為在當時的中國看來,暴露女性的肌體是有違道德規範和中國審美的,所以郎世寧就改用十二個生肖來代替原設計中的女性裸體”。
事實上,乾隆皇帝雖然沒有他的祖父康熙大帝對待西方傳來的自然科學的探究精神,但他對西洋建築卻充滿好奇和熱情,在西洋樓一帶的石雕上,他對巴羅克藝術在中國的運用方面有著自己的主張,為此石柱與水法設計方案一改再改。
終於海晏堂的設計圖確定下來了,歐式噴泉作品中長肉翅的小天使在這裡也是看不到的,因為天使在小的時候也不穿衣服,中國文化在數千年的形成過程中,對這類問題都有一個說法,叫“隱私”,它們在18世紀的中國尚不屬於審美的範疇。
於是在皇家園林裡第一次以生命的形式來塑造噴水形像的,是中國傳統紀年中的12種動物,它們在這個充滿東方文明氣質的大國裡有著極好的人緣,而且家喻戶曉。“獸面人身水力鐘”就這樣誕生了。“這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跟西方噴泉的手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宗天亮說,“這些作品應該是他們奉旨而行的,因為最初的方案不可能被通過。”
在宗天亮展示的海晏堂銅版畫上,每一個生肖都穿著衣服,有對襟的服裝也有斜襟的,人模人樣地坐著,衣服從肩膀往下蓋著整個身體,但這並不妨礙雕像的生動性,因為它們還有肢體語言:兔子搖著扇子、牛手裡持拂塵、蛇在作揖、猴子手裡拿著根棍棒可能是想證明自己是孫大聖的後代、懷抱小弓箭的豬,它們卻不是專司狩獵的動物。
生肖們6個一組在一枚巨大的貝殼前排列分為左右兩邊,左側為南岸,右側為北岸。12生肖排坐的順序是從南向北排列,南一子鼠、北一醜牛,南二寅虎、北二卯兔,南三辰龍、北三巳蛇,南四午馬、北四未羊,南五申猴、北五酉雞,南六戌狗、北六亥豬。
海晏堂前兩條一米來長的大型吐水石魚,每只魚嘴裡流出的水分別沿左右兩邊的鱗形水道向前流,最後與生肖獸頭中噴出的水一同彙合在海晏堂前扇形的水池中。這些獸頭人身的生肖,頭為青銅,身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各司一次職,從時辰代表者的口中噴出長長的水流直射入池中的雕像;而每當正午時分,12生肖像口中同時噴射水柱,堪稱計時、園林和雕塑中的奇觀。
青銅獸首今何在
郎世寧在設計出12個青銅獸首後,第一樣讓他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當時鑄造青銅器的工藝近乎失傳,百般周折後,他才找到能夠鑄造12枚生肖頭部的人。
這位在中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意大利人更加想不到的是,在他辭世並安葬在中國94年之後的1860年,當年那些嘔心瀝血之作卻毀於戰爭。
他在中國的50年裡,看到的是這個人口以及工農業產值都占當時世界三分之一的龐大帝國花不完的銀子和數不清的寶藏,他無法想像一百年不到時間裡,同樣來自西方的一群人竟然能在他參與建造的苑囿裡興風點火,並且把他設計的獸首打劫得一個不剩,只留下帶不走燒不著的大石頭。
郎世寧的兩位法國同行同樣不會想到,這些獸頭中有一些竟然是被他們的法國同胞給搶走了,當然,還有一些是被他們的盟友英國人所掠奪。
在今天能夠查到的資料中,人們會發現,當年在子時和卯時噴水的鼠頭和兔頭現在存於法國巴黎,而雞頭、龍頭、狗頭、蛇頭以及羊頭到目前為止還不知其蹤。
在12枚獸首中已經有4枚獸首現在中國北京,它們由保利博物館收藏,它們回流的途徑是境外拍賣和捐贈。
其中豬首是澳門賭王何鴻2003年捐贈給保利集團的,何鴻以低於700萬港元的價格購得了豬首,而這個價格與 2000年保利集團拍得猴首、牛首的價格相差不多。保利集團在2000年也拍得了虎首,但是得到虎首卻花了1593萬港元,這個價格高於當時底價的3倍。
目前,另有一枚銅馬首,正在以6000萬的超高估價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等待即將開始的拍賣。
石魚回歸海晏堂
2007年是圓明園建園300周年,也是圓明園罹難147周年,在6月8日圓明園遺址公園內舉行的“流散文物回歸活動首歸儀式”上,海晏堂大鯉魚等第一批由社會無償捐贈的12件文物,帶著百年滄桑和各自的游歷回歸故裡,這也標志著“圓明園流散文物回歸文物保護工程”全面啟動。
大鯉魚的失而復得完全是個偶然的發現。
這對從海晏堂前游走的大鯉魚,其實也沒走多遠,就在離它的故裡大約16公裡的西單橫二條的一處四合院裡住了不知多少年。西單的主人沒事還經常給它們澆澆水,從來不讓孩子爬到它們身上,所以在人們能記憶到的半個多世紀裡,它們沒有任何損壞。
2003年四合院主人為石魚澆水的畫面被偶然經過的圓明園文物科劉陽看見了。他當時正在各處尋訪圓明園的流散文物,正好從門縫裡看到了這對石魚,但是沒能看清。又過了兩年,劉陽突然發現一張老照片上的石魚與他在西單看了一眼的石魚非常相似。在他為這對石魚進行了拍照和測量後,終於確認了這就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那一對會吐水的石魚。
這對石魚雖然在西單古老的四合院內深居,但是據擔任過西長安街派出所外勤的陳曦警官說,起碼被兩撥盜賊惦記過。一次是小偷從另個院子裡鑽到這個獨門獨院中行竊,還有一次是文物販子趁院內有人
裝修,塞了倆錢給民工,就把石魚抬走了。好在魚太重,搬一段路就搬不動了,弄得到處是動靜,才被主人發現的。
水是怎麼噴出來的
人類在1746年間才開始注意收藏自然界中的電,荷蘭人馬森布洛克在他的家鄉萊頓發明了一種叫萊頓瓶的電容裝置,希望能把電存起來。在萊頓瓶發明後的第二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中國還沒有電力使用。那麼西洋樓各處的大小噴泉是怎麼噴出水的呢?這對於今天的人理解“水法”兩個字,似乎是個注解,大清帝國貴至皇上也在疑惑:這水的法力竟是這般幻化而美妙,到時辰就會變一道魔法出來。
今天的西洋樓景區,在大水法和海晏堂中間地帶,有一處高達十數米的夯土台子,它是當年所有大小水法用水所需水塔的一部分,據圓明園管理處副研究員宗天亮介紹,這是個實心的土台子,結結實實地頂著它上面的“錫海”,也就是盛水之塔。沒有電力和電動機的年代,人們運用從上到下的壓差,把水壓向遠近各處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出水口。
大水法的大噴泉水源就來自這裡,同樣海晏堂前石魚嘴裡吐出的水、每個時辰獸頭裡吐出的水,都是從這個水塔上壓出來的。
而水塔裡的水也是活水,活水來自各個水池,通過齒輪機械的提水裝置,把水汲到水塔裡,齒輪不停地運轉,活水就會源源不斷。而這個龐大的機械裝置就被籠罩在海晏堂後面的高大西式建築裡。外觀石刻雕花,內裡是一顆運轉不停的“心髒 ”。
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種水法建成後,這些汲水的機械設備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就改為人工提水了。發布這個興師動眾而後又棄之不用的命令的都是乾隆帝本人。與他的祖輩康熙帝更大的不同是,乾隆認為欣賞這些洋人的機械簡直是玩物喪志,但他從來不認為欣賞人工提水形成的噴泉是勞民傷財。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變得很精彩了。
大洋彼岸有一群開國者在考慮為國家的獨立而奮鬥,1776年美國獨立,把電從天上引到人間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參加了起草《獨立宣言》和制定美國憲法的工作。這一年是乾隆四十一年。
乾隆剛剛退位沒幾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英國的工業也蓬勃發展並向全球殖民。
圓明園裡的機械提水設置停用後,園子裡的人們再沒有聽到機車聲,更聽不到遠處隆隆的馬達和蒸汽機,就這樣自得其樂地關著門過了差不多一百年,直到1860年,炮火攻了進來,又過了40年,炮火再一次燒進園子,而園子的主人,當時已經棄北京而逃到了歷史上的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