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任重道遠

生物

導讀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執法部門的打擊力度也不可謂不夠,可是食“野味”之風卻為何絲毫沒有減弱?昨日,一位與記者同行的森林公安進行了詳細剖析。經營“野味”越來越隱蔽據介紹,隨著林業執法部門對非法運輸、加工、販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打擊力度加大,非法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也越來越謹慎,目前,有關經營“野味”的非法活動已發展到地下 ...

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執法部門的打擊力度也不可謂不夠,可是食“野味”之風卻為何絲毫沒有減弱?昨日,一位與記者同行的森林公安進行了詳細剖析。經營“野味”越來越隱蔽據介紹,隨著林業執法部門對非法運輸、加工、販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打擊力度加大,非法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也越來越謹慎,目前,有關經營“野味”的非法活動已發展到地下一條龍服務:供貨商、提貨人避開市場,選擇保險性極強的地下場所進行直接交易,逃避執法人員的檢查。而各類“野味”店也開始挑選食客,如有需要食野味的食客一定要是經熟人介紹才行,否則不予接待;在加工野味方面更是保持高度警惕,時刻提防執法人員的檢查,一般是另外設置廚房,暗室,一般人都不易找到其場所。而運輸則采取用雪梨箱、蘋果箱等層層 “偽裝”,通過鐵路、航空等多渠道進行,現在像貓頭鷹、穿山甲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竟有來自蘭州、甘肅的,可見其貨源渠道十分廣泛。執法難度越來越大從林業執法部門看,目前的執法難度大。一是執法隊伍編制不滿,人手不夠,甚至個別地方的森林公安隊伍還處於隊伍解散的邊緣。二是目前森林公安辦案沒有專門經費,執法方面面臨著經費困難等問題,辦案難度加大;三是執法阻力較大,不少非法經營野生動物行為涉及法人甚至地方政府,非法經營者往往托朋友、請熟人向林業執法人員說人情、道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阻撓了執法的順利進行。甚至在個別地方,尤其是一些以旅游景點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方,認為對非法經營野味的查處是一種阻撓地方經濟的行為。食“野味”陋習應該休矣廣東人食野味習慣由來已久,使得野味市場存在著很大的空間,從而也就使廣東保護野生動物工作更顯緊迫性和艱巨性。專家認為,摒棄傳統陋習,樹立科學的營養觀和防疫觀,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部分。“吃啥補啥”,“吃異吃奇更進補”一直是許多廣東人的信條。而實際上,由於全球環境普遍受到嚴重污染,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劣,吃野味往往達不到進補的目的,反會中毒。人若吃了因污染導致基因突變的野生動物,則可能誘發癌症等惡性病變,還可能破壞人的生殖細胞,生出怪胎。行內人士告訴記者,來源不明的野味,有被天敵殺死的,有病死的,有的干脆是被不法分子毒死的,剩下的比較健康的野生動物在運輸的過程中也往往被注入安眠藥或麻醉劑,以防止被執法人員識破。因此,基本上所有的野生動物體內都有寄生蟲、激素、細菌和有毒物質。什麼都敢吃,可能就吃出一身病,甚至吃掉命。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