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上看,亞歐大陸是一個典型的蝴蝶形狀。
俄羅斯是雙頭。盛產石油的中亞和西亞是腹。中國和歐盟是兩翼翼體。英國和日本是翼枝。英國和日本是兩邊最邊上的島國,進可攻,退可守。英國作為獨立於歐陸之外的島國,進可攻法國,導致英法百年戰爭戰場基本在法國陸地上。拿破侖戰爭,希特勒戰爭主戰場仍然在歐陸。英國犧牲小得多。就是因為英國的地理位置影響,進可攻退可守。日本作為獨立於亞陸的島國,一般時可以倭寇形式攻擊亞陸,強盛時攻擊朝鮮半島,並入朝鮮後就有實力攻擊亞陸的主體國家中國和俄羅斯。明朝時的倭患和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就是日本對逐鹿亞陸的初試,由於明朝和朝鮮的共同抗拒而失敗,然後是在冷熱兵器換代的關鍵時代,日本整體社會快速適應,比所有亞洲國家先行一步完成換代,萬年一次的機會日本抓住了,成功地並吞朝鮮進入亞陸,然後對主體國家中國發起了一次先成功後失敗的侵略。冷熱兵器換代日本起初抓住了機會,這在日本人民心中是日本歷史的光輝一頁,這是無法否認的。由於人心不足蛇吞像,同時對中,蘇,美及所有亞洲國家作戰,實力不濟,日本失敗了。冷熱兵器換代日本先勝後敗,這是日本的光榮也是日本的悲哀。今後上百年,由於亞洲諸國對日本的警惕和朝鮮對日本的極端仇視,日本將無機會可言。日本主要精力將耗費在與朝鮮的鬥爭中無力西圖。相比之下,中國和歐盟更加不利,身處四戰之地,受到進可攻退可守的英國,日本的威脅。陸地主體國家自身社會失敗或社會轉型中時,就會受到英日的登陸進攻。中國歐洲強盛時也因地理天險無力攻擊英日。舉例,拿破侖和希特勒的悲慘命運就是這樣地理環境早先注定的,強盛如元朝的忽必烈,仍然無力征服日本,也在於此。一旦陸地主體國社會動蕩或社會轉型中,就只能被動挨打了。法國受到英國幾百年侵略,朝鮮和中國受到日本近代的侵略苦不堪言。更有甚者,拿破侖,威廉和希特勒,屬於治國天才了,十來年時間就把本國治理成強盛大國,並且發動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擴張戰爭。由於地理環境處於四戰之地,長期不能擺脫東西兩線作戰,真是天意弄人,起先再輝煌,終於注定要失敗。這就是歐陸強國的地理尷尬。有這樣情況的今後要加上日本。由於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日本不再只是西面臨敵,三面靠海的安全地理環境,而是北有俄,東有美,西有朝韓,南有中國,日本今後的戰略態勢無論如何談不上好。最後談俄羅斯。我們幾十年在談論朝鮮戰爭時只是局限於中國,日本,朝鮮和美國。沒有看清朝鮮戰爭對俄羅斯的意味。俄羅斯是地大物博之國,有如鯤鵬,我們今天應把俄看作鯤鵬之國。因為俄是雙頭鷹。對俄羅斯來說,通過彼得大帝,葉女皇,斯大林大帝等領導人的長期鬥爭和侵略,通過下圍棋的方法,把中國和歐洲擋在圈外,圍住的廣大地域成就了俄羅斯的地大物博。這同其它殖民國家的由點及面的方式相比是顯然不同的。據說這種只占荒無人煙不毛之地的方式還受到西葡英法等國恥笑。今天看來,只有俄羅斯把廣大殖民地守住了,俄羅斯是真正成功的殖民大國。其它如英法德日意,殖民主義統統失敗了。然而由於成功,受到妒忌和非難是免不了的。因為所占都是苦寒之地,人口長期增殖緩慢。俄羅斯處於東西兩線作戰,好一點的是由於地理廣大,人口也是大國,東西兩線的敵國不強大到足於跨洲作戰的力量,就無力攻俄。但是,拿破侖,希特勒對俄的進攻,美日英法支持的一戰後白俄的進攻,都給俄造成巨大殺傷。拿破侖戰爭是上百萬人,迫使俄自焚都城,堅壁清野,有人寫下千古流傳的《戰爭與和平》,可見拿破侖戰爭對俄的觸動之深。兩代德皇威廉對俄羅斯的長期戰爭,拖垮了俄沙皇統治,引發了俄羅斯社會長期動蕩。換了兩代統治者和民族大分裂。幾百萬白俄流離失所,這是鐵證。一戰後俄受到美英法日支持的高爾察克,鄧尼茨,波蘭等多次東西兩線的全面進攻,俄人苦不堪言。一戰前後俄羅斯人死亡在千萬以上。希特勒戰爭,造成27000000人死亡。由於日本在東線的制約,斯大林長期不敢動東線回援西線。俄羅斯在一戰二戰中長期多次受到東西兩線的圍攻,俄人疲於奔命。連日本和波蘭這樣的地理小國都多次侵略俄羅斯,更不說其它幫凶。波蘭軍人在二戰前期被俄屠殺是俄對波在一戰後侵略俄的報復。德國人多麼團結,多麼強大,兩線作戰總是避免不了,導致德國多次失敗。俄羅斯在付出慘痛教訓後十分重視避免兩線作戰。二戰後為了避免西方列強重新發起一戰後對俄的干涉和包圍,斯大林下了一記先手,支持朝鮮金日成在東線發起統一進攻。後武器支持中國和朝鮮的抗戰,吸引西方十七國力量達三年之久,大大消耗並致瓦解了西方列強干涉俄內政的力量。俄在朝鮮戰爭中借力打力,不戰而屈人之兵,消耗西方力量的戰略策略避免了俄在東線的被動局面。並且給了俄羅斯在戰略後方舔吸傷口的時間,恢復了力量。這一成功在俄今後長期的戰略鬥爭中引以為鑒。相反,俄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戰略勝利後自認強大,威脅中國不成,與中國翻臉,坐視中美合作。發兵入侵阿富汗,重啟東西兩線作戰態勢。結果是蘇聯解體,至今獨聯體搖搖欲倒,處於戰略守勢,如不是啃蘇聯時代戰略核武器的老本,西方就要大舉入侵了。俄為擺脫東西兩線作戰的不利態勢,被迫金蟬脫殼,至今仍在付出慘痛代價。為使中國重新與俄友好以制約西方,不得不認可中國發起的上海合作組織,把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與中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