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龍的體表覆蓋著絨毛般的羽毛,同時在頭部、軀干和尾部還生出了剛毛般的羽毛。
(圖片提供:Zhao Chuang and Xing Lida)
這可能是最古老的“孔雀開屏”——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找到了生物用羽毛進行展示的最早證據。這種生物——北票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前的長頸兩足恐龍——可能利用它們的羽毛來吸引配偶或保衛領地。最近幾年在中國發現的化石幫助古生物學家找到了長羽毛恐龍存在的最佳證據。然而這些實際上像絨毛一樣的早期羽毛並不是用來飛行的。研究人員曾推測,它們可能是用來隔熱的。迄今為止,這些早期羽毛的真正功能一直是個謎。如今,一種長著另一類神秘羽毛的恐龍走進了科學家的視線。根據化石遺跡,古生物學家注意到,北票龍——曾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最早於1999年發現於中國遼寧濕—長著與之前的發現一樣的絨毛般的短羽毛。但它同時生有長而寬的纖維狀羽毛(EBFFs),看起來就像豪豬的剛毛。據主持這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古生物學家徐星介紹,與恐龍絨毛狀的羽毛相比,EBFFs顯然要更硬且更長,其中最大的羽毛幾乎達到了頭骨以及脖頸長度的一半。EBFFs的確切功能尚無法斷定,但是它們的形狀並不適於成為飛羽。同時這些羽毛的分布也很奇特——EBFFs主要集中在北票龍的頭部、頸部和尾部,這些部位恰恰是現代鳥類最有可能展示自己羽毛的地方。對於徐星來說,這意味著EBFFs可能是動物用來進行視覺展示——例如求愛——的羽毛的最早證據。研究人員在1月1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研究鳥類進化的德國Senckenberg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Gerald Mayr表示,這是一項“迷人的”發現。它同時為解開另一個恐龍之謎帶來了希望。鸚鵡嘴龍——與北票龍無關的一種兩足植食性恐龍——也生有與剛毛類似的結構。如今,Mayr表示:“我們相信它可能也是用來炫耀的羽毛。”(來源:科學時報 群芳)(《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doi: 10.1073/pnas.0810055106,Xing Xu,Hailu You)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